20天后,纯电和混动就要决一胜负了

0

三周后,时隔四年再度回归的北京国际车展就要拉开帷幕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才是国际A级车展该有的样子。

前两年我们还经常用“新能源车站上C位”来做车展前瞻的标题,如今这已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了,燃油车反而成了车展新车中的稀有物种。

今年北京车展的首发新车数量庞大,为了便于大家有的放矢地观展,我们特意总结了几大观展风向标。

小众市场第二春

MPV和方盒子越野车两个细分市场,如今在新能源的介入下焕发了青春,成为许多车企的第二战场。

MPV的战火年初就由小鹏X9和理想MEGA引燃了,本届北京车展期间又有两位值得关注的玩家——全新别克GL8和极氪MIX。

别克GL8,主流MPV市场昔日的王者,如今依然是第一梯队,只是时不时的会被对手超越。面对新能源竞品的猛攻,GL8终于迎来了插混版,搭载上汽通用全栈自研的全新一代智电插混系统,综合续航里程则将超过1000km。

极氪MIX,外号“宝宝巴士”,外表很萌的紧凑级纯电MPV,将搭载最大功率310KW的电机,新车信息对外透露的不多,车展上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喜欢方盒子越野车的朋友,这次车展可以大饱眼福了,氪金玩家可以关注奔驰纯电大G——全新奔驰G级纯电SUV,搭载四电机动力系统,坦克掉头啥的不成问题。

预算30多万的,国产福特烈马是你的菜,此前发布的预订价格区间为30万-45万元,车展的正式上市应该还会有惊喜。2.3L EcoBoost涡轮增压发动机+10AT变速箱,不带电,更纯粹。

平民玩家可以关注北汽的几款新车,20万以下就能拥有,比如车展正式上市的全新BJ40刀锋英雄版,汽油/柴油动力可选;还有车展开启预售的BJ30,新车搭载1.5T混动系统,综合续航可达1000公里。

纯电和插混/增程打擂

新能源车阵营内部,如今也是纯电和插混/增程两派打得火热,这次车展上双方都有很多重磅新车亮相。

纯电领域,豪华品牌中宝马将带来多款新车,包括BMW新世代概念车、MINI首款纯电动跨界车型MINI Aceman、MINI COOPER,还有全球首发的新款宝马i4。

保时捷和奥迪合作的电动平台PPE的两款新车也将亮相,分别是国产的奥迪Q6L e-tron,以及保时捷全新纯电动Macan。

国产的奥迪Q6L e-tron无论是尺寸还是智能化配置都会与欧洲版有很大不同,纯电动Macan首发的两款车纯电动Macan 4和纯电动Macan Turbo将在车展公布售价。

自主品牌纯电新车中,重点关注一下智己L6和吉利银河E5。

中型纯电轿车智己L6,最大亮点是首搭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最高续航里程超1000km,要知道丰田的固态电池还要等到2027年呢。

吉利银河旗下首款纯电动SUV E5,全球车型(左右舵都有),之前做过20吨失控重卡夹击测试的狠角色。

插混/增程这边,上面提到的上汽通用全新一代PHEV技术还会落地一款新车,雪佛兰探界者Plus,百公里综合油耗1.05升、155km纯电续航、超1000公里综合续航里程,雪佛兰能否打翻身仗就看它了。

理想L6,今年理想汽车唯一的全新增程新车,纯电起量之前,这也是理想冲量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领克07 EM-P,搭载领克08 EM-P同款超级增程电动方案,WLTC纯电续航102km,CLTC综合续航超1400km,又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车型。

还有三款车选择了同时推出纯电与增程版本,比如东风奕派eπ008、“理想L6平替”的零跑C16以及哪吒汽车逆天改命的重磅新车哪吒L。

新品牌、新合作

本届车展上,还有值得关注的全新品牌的推出,比如小鹏汽车的MONA和蔚来汽车的乐道。

在整合滴滴造车技术的基础上,小鹏汽车的全新子品牌将进军10-15万级别的汽车市场,真正做到智驾平权。

而蔚来的子品牌乐道,定位20-30万元区间,首款车乐道L60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支持换电。小鹏和蔚来能否尽快扭亏为盈,就看这两个新品牌的表现了。

当然,车展上还有一个品牌,虽然没有独立展台,但是处处都有它的身影,这就是华为。

这次北汽与华为智选车合作的新品牌享界首款车型S9将在车展亮相,大家都在猜测它能否复制问界M9的成功。

除此之外,预计还会有不少主机厂宣布和华为达成更深入的合作,比如此前在第九代凯美瑞上已经开始合作的丰田汽车。

所以车企与科技大厂之间的合作,也是本届北京车展的重头戏。

写在最后

其实列了这么多,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纯电和混动的路线之争。

问界M7和理想L系列的大卖,让增程一度统治了30万以上的SUV市场,而比亚迪的DM-i车型则牢牢把持着20万以下的市场定价权。

纯电似乎只剩下了20-30万这一个选择,小鹏、极氪、智己、特斯拉都被迫挤在这个价格区间里。

但如今小米带来的破圈效应,重新把纯电带回了大众视野内,北京车展的重磅车型里,纯电和混动也几乎是分庭抗礼的局面,谁能决定未来新能源路线的走向,也许在这个四月,就能见分晓了。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