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一代凯美瑞和日产探陆开始讲智驾

0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看老黄历,按黄历上的说法,昨天3月6日很适合“结交良缘”,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天的车企活动高达上10场。

最有趣的是两家日系厂商:一向墨守成规的东风日产居然在探陆上推出了智驾版,而第 9 代凯美瑞更是在智驾和座舱上开始加速追赶新势力。

看起来,在智能化方面反应迟缓的日系厂商,终于也要开始发力了?

藏猫腻的“智驾版”

首先来看东风日产探陆,一共发布了 5 个版本,其中【四驱智驾版七座】、【四驱智驾版六座】和【四驱智尊版六座】搭载了“ProPILOT 超智驾”辅助驾驶系统。

就目前而言,敢于在车型命名中加入“智驾版”三个字的,大概只有国产新势力那几家,功能体验上也都在向L3靠拢,那日产探陆这个智驾版,究竟是跟风营销还是确有实力?我们目前只能纸上谈兵,先聊聊配置。

首先来看硬件,对比普通版本,日产探陆智驾版多了 5 个毫米波雷达,车外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至于芯片、域控制器等方面,目前还没有信息。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觉得这硬件规格一般,那么这些传感器能实现哪些功能?

具体来说,探陆三款智驾版车型的代表性智驾功能如下:

ICC智能自适应巡航(带方向盘快捷键)、CYCLIST两轮车目标识别、ILI车道偏离修正、LDW车道偏离预警、BSW变道盲区预警、IDA驾驶疲劳预警、IEB预碰撞智能刹车、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TSR交通标志识别系统。

可以发现,主要是识别、预警、修正和自适应巡航等,在评级上相当于 L2 级,当然,以上功能肯定不包括当下前沿的高速或城区领航(NOA)。

与第一梯队的智驾版车型对比,日产探陆的差距在哪里呢?

从价格上来看,日产探陆智驾版的售价为 25.48~27.48 万元,正好可以和智驾标杆问界 M5 形成对位。

问界 M5 智驾版大家很熟悉,以“全国都能开”的领航功能闻名,其所依赖的关键感知设备是激光雷达,这也是实现领航功能的基础,从评级上来看无限接近于 L3 了。

而问界 M5 非智驾版车型,则是标配了车道保持、车道居中、疲劳监测、道路标识识别、自适应巡航等功能,属于 L2 级别,和日产探陆智驾版对比下来,在实际的功能体验上差不了多少。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处在智驾前沿的新势力车企,和刚刚涉足智驾领域的日系车企,对于“智驾版”的定义是不同的,当然这无可厚非,只是我们希望给部分小白车友们点明一个误区:并不是所有“智驾版”都带领航功能,在选购车型时还得细数配置。

有困难,找华为?

日产探陆发布的同时,广汽丰田第 9 代凯美瑞也携带着满满的诚意正式上市。虽然这代凯美瑞车型中没有出现“智驾版”的字眼,但在智驾体验方面,却有了很大的升级。

首先是算法和决策的参与,第 9 代凯美瑞新导入了 PDA 驾驶辅助系统,植入了 DNN 深度神经网络 AI 算法(对各种数据建模的算法集合),大幅提升了车辆的感知和决策能力(比如遇前车减速就会辅助刹车),还提供了 18 项智驾辅助功能。

只不过,最接近领航体验的变道辅助功能却整合到了选装包内,选装价格 6500 元,可以实现自动变道和紧急转向,也能预防“鬼探头”和“开门杀”。

而关于靠谱程度,官方是这么说的:依托超过 200 亿公里智能驾驶辅助“零事故”数据开发,跟车顺滑、弯道居中、急刹不冲。预碰撞系统采用三段式减速,警报、缓刹、再刹停,比老司机更稳、更细腻。

至于具体的体验如何,就要等到后期我们实际测一测了,不过从目前的宣传风格来看,确实来到了日企们的舒适区。

除了智驾功能,这款车的座舱也直接向国内新势力看齐,甚至喊出了“全球车,中国舱”的口号。

先来个噱头:与华为合作的车机。

具体配置是这样的:8155 车机芯片;联合华为开发的 AI 语音助手,支持可见即可说,能听懂普通话和方言混搭语音;内置丰田首个自营的应用商店;采用 AR-HUD 抬头显示;支持声纹和面容识别、数字钥匙。

也许是丰田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所以这代凯美瑞还开放了对 CarPlay、CarLife、HiCar 三大手机互联功能的支持,而在座舱氛围的营造上,还搭载了 64 色氛围灯、原厂智能香氛系统、隐藏式触控面板,甚至在车顶还有全景天幕。

这风格,说一句“中国舱”的确也不为过。而从整体产品上来看,虽然这代凯美瑞依然没有痛下决心全面电动化,但至少在被嘲讽的智能化和座舱这块,确实有在努力了。

写在最后

大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合资车企在智能化方面终于也有一些成绩了,一向固执的德系厂商在这件事上反而变得很灵活,走在了日系前面。

在中国市场上,奔驰新 E 级已经落地高速领航功能,而宝马也拿下了中国首张 L3 测试牌照,在功能上还推出了视线变道等。

日系合资厂商也终于开始往智能化这条路上靠拢了,虽然时间有点晚,但至少有所行动了。

时间倒退回 20 年前,日系车出什么,国人就买什么,再到现在,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持续努力,终于把车市话语权掌握在我们手中,这一次,日系车这次不得不跟上了。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