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真的在不务正业吗?

0

小鹏1024已经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传统。

一方面,是小鹏汽车这一年在本业和“不务正业 ”上的新进展,另一方面,则是发布会后的直至半夜的专访。在中国新势力车企里,没有哪一家像小鹏对待智能驾驶这般重视。这是小鹏汽车的根本,而1024也是他们对于“臭搞技术的”最有力回应。

产品思考

不同于之前,这次1小时的发布会上 ,何小鹏用了近1/4的篇幅介绍了小鹏汽车“不务正业”的飞行汽车业务,并且给出了明确的未来规划路线。

【如果我分了一些心的话,我估计飞行汽车和机器人能够干得更快。】何小鹏说,他过去一年里主要工作重心在制造和组织架构,现在能把飞行汽车量产的逻辑确定下来,就已经令人兴奋。

但显然,在座的媒体同行们更关心的,依照这样的发展规划,小鹏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对此何小鹏直言【小鹏是小鹏,我们不会和特斯拉学。每个公司的立命之道不一样。小鹏汽车想做成一家来自于中国、走向全球,做不一样事情的科技制造公司。】

作为对照,我查询了特斯拉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从这一点上来看,二者的终极目标一致,但显然方法论不同。

回到产品上,短暂亮相的X9显然更受大家关注。但何小鹏表示更希望后续在广州车展上给大家透露更多细节,至于为什么会新的“X”系列命名,他表示。

【X9是小鹏面向中大型家庭的第一款产品,后面还有。第二,X在小鹏的体系里面,我们认为是小鹏体系里面最高端的一个系列。】

关于X9,作为小鹏首款搭载8295芯片的旗舰车型,如何看待当前阶段并不能压榨其全部成本,反而会增加成本的情况,何小鹏的回答也很坦率。

【实际上8295的能力目前肯定是多了,但是一个车是15年的使用,我们在过去包括820、以前的8155最开始用的时候也有这个问题,我认为将来的汽车起码在最近的10年来看,算力永远还是不够的。】

只顾当下而不为将来做冗余,不少同行在过去已经给出了经验教训。

智驾规划

这一届的1024上,小鹏汽车抛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小鹏已经率先进入智能驾驶下半场。

所谓的下半场,也就是在全国实现全场景下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这意味着小鹏汽车要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和高频次的通勤NOA,或者是小鹏的“AI代驾”。

作为接棒吴新宙,来统筹小鹏自动驾驶业务的李力耘则更多地尝试用技术来布局战略思考。在谈到全国范围内的无图推进时,他表示。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具备全国哪里都能开的这样一个能力。但是我们对每一个城市的开放会非常严格、非常严谨。】

这一点结合我们在上海城区进行的智能领航测试的实际体验,现阶段的XNGP更多还是一个求稳的策略,实际体验更多还是依靠人机共驾的场景。

这次1024上,李力耘提出了面向全场景智驾的终极架构XBrain,将XNet2.0和XPlanner耦合,围绕视觉+占用网络的落地,让没有激光雷达的PRO版本,有了更强的视觉能力和感知能力。

他解释到【如果我们想和汽车做很好的博弈和交互,不单单是你会怎么做,而是怎么去规划,让双方达到一种平衡。】简单地理解这句话,其实就是将智驾规则变成了智驾策略,达到拟人的特点。

作为技术出身的何小鹏也再次解释了下各种原理,【他讲的很难懂对不对?实际讲的就是说从原来的规则型串型到现在的整合型到一个黑盒子的生成逻辑的变化。】

而所谓的黑盒子,个人理解就是大模型。结合实际产品来看,接下来我们会在小鹏汽车的产品上看到两种变化。

1.没有激光雷达的PRO版本,也能拥有不输MAX版本的高速领航体验。
2.MAX版本未来的智驾体验,会更加拟人化。

总结

从2017年何小鹏入局,彼时国内大约有300家左右的汽车行业公司,造车公司百余家。到2022年,成规模销售的造车公司大约在50家左右,是大浪淘沙般的速度。

造车新势力们正在不断的洗牌,“优化”成为了各家车企的主旋律。在这个过程当中,能不能保证自身实力足够强,是不是可以一直“遥遥领先”?在经营层面,能不能抠好每一个细节,控制每一项成本,建立良好的组织架构。是每个企业要去思考的问题。

最后回答标题里的问题,小鹏汽车真的在不务正业吗?显然不是,无论是机器人,还是飞行汽车,他们都是小鹏在智能化上的探索。而你我,也将成为见证。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