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全新BMW i3,看一辆“电动豪华车”的基本修养

0

当汽车进入电动时代,我们开始和越来越多的经典告别,告别了发动机、告别了手动挡,甚至在不远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后,连方向盘和踏板也要和我们告别了。

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的出行更便捷,但似乎也让驾驶变得越来越无趣。如今的纯电动车时常把加速和续航挂在嘴边,却很少有品牌提及操控和驾驶乐趣。

幸好,在电动时代宝马依然没有舍弃骨子里对驾趣的追求,而这也是全新BMW i3带给Bimmer们最大的惊喜之一。

电动与驾趣,从不矛盾

如果说燃油车时代,人生绕不开的是一辆宝马3系,那么在电动时代,传承了BMW i品牌的创新精神与BMW 3系的运动精髓的全新BMW i3,则是我们无法绕过的一台电动车。

全新BMW i3搭载第五代BMW eDrive电驱系统和励磁同步电机,保证了车辆在低速及高速均可迸发强劲性能。账面数据来看,全新BMW i3的最高功率210千瓦、最大扭矩400牛·米、单电机百公里加速仅需6.2秒,运动属性彰显无遗。

当然相比这些数字,实际的驾驶体验更为重要。不同于许多电动汽车加速生硬,会让人有眩晕感,全新BMW i3的发力感是均匀线性的,它的输出更像一台大马力自吸车,动力源源不断,即便是高速段也不会感受到电机衰减。

在D档模式下,全新BMW i3的表现更像一台燃油车,而切换到B档模式,我们则能够体验到专属于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功能,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依靠单踏板就能控制车速,增添了不一样的驾驶乐趣。

说到操控,就不能不提全新BMW i3扎实的底盘技术。经过了重新专属调校后,全新BMW i3采用了HRS液压减震技术,且后轴首次配置自适应空气悬架,能够在行驶当中自调节重心和姿态。前后轴都加入了防倾杆,还配备了前避震顶端拉杆,提升了车身刚性。

除了底盘配置领先同级,底盘的调校更是让全新BMW i3进一步与竞品拉开了差距,底盘紧致有韧性,转向延迟很小,快速过弯时车身姿态也很稳定。再加上纯电车型的结构优势,全新BMW i3的重心更低、前后轮距更宽,配合DSC动态稳定系统包括ARB防滑稳定控制单元,让整台车具备更出色的牵引力和抓地力。

最后,宝马设计师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不懈努力,进一步提升了全新BMW i3的纯电续航里程与运动性能。前包围下部的格栅提供主动进气控制,降低了0.03Cd的风阻系数。全新的“鲨鱼鳃”导流槽、全新19英寸空气动力学轮毂以及平整的底盘设计,均有效优化空气流通,降低车辆下方风阻,优化动态表现。

数字科技,魅力加持

如果说优异的驾控表现是全新BMW i3的灵魂所在,那么最新的数字化科技的加持则是锦上添花的一笔。由14.9英寸的触控显示屏和12.3英寸的数字仪表盘组成的一体式悬浮曲面屏,内置全新BMW iDrive操作系统8.0,流畅度依旧很高,并且界面的设计更加扁平化。

除了支持常规的语音交互、手机APP控车等功能,这套操作系统还支持QQ音乐、喜马拉雅、腾讯小场景、微信、天猫精灵等丰富的本土化功能,看得出宝马在满足中国用户的本土化需求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此外,全新BMW i3配备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ro和自动泊车辅助系统Plus,虽然宝马不像有些品牌那样喜欢把自动驾驶挂在嘴边,但是这套系统的智能程度绝对不输特斯拉等品牌,而且运行更加流畅,面对刹车、加塞等问题处理得也更为顺滑。

打造最绿色的电动车

作为一款纯电动车,全新BMW i3先天自带绿色基因,而这个基因贯彻了新车从设计开发、供应链、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

比如,全新BMW i3搭载的励磁同步电机不使用任何稀土材料,大幅降低对稀有金属资源的依赖;新车大量采用基于无污染材料制造的零部件;在沈阳生产基地,全新BMW i3生产过程全部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电力,并不断优化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循环能力。

不仅如此,宝马还与广大中国合作伙伴在供应链、生产领域推进减排降碳,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说全新BMW i3这款车是对宝马“在绿色工厂打造绿色车辆”理念的完美诠释。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也能将可持续的理念贯彻执行,正是宝马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担当的体现,也生动诠释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才是真正的豪华品牌内涵。

AutoLab观察:

在全新BMW i3身上,我们看到了电动时代的宝马品牌在传承经典与创新求变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没有无用功能的过度堆砌,也没有电动车千篇一律的乏味驾驶感受,即使到了电动车时代,全新BMW i3依然是一台充满驾控乐趣且高品质的豪华车。

作为BMW首款纯电动中型运动轿车,全新BMW i3的面世也进一步扩充及丰富了宝马集团纯电动产品阵列。今年包括全新BMW i3在内,宝马已经在中国市场呈现了5款纯电动产品,明年宝马集团将发起全新电动攻势,在华纯电产品将达到11款,包括国产BMW iX1、劳斯莱斯、Motorrad和MINI品牌。

电动未来已来,而宝马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