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造的是“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车”?三个问题看懂吉利新能源

0

前段时间,吉利在上海正式宣布吉利新能源将正式从吉利品牌中独立出来,而且会独立建设销售渠道,初期规划是在全国发展300家经销商。独立后的吉利新能源旗下首款车型GE11也在当天同期全球首发。

GE11风阻系数仅有0.23Cd,车头采用了全新设计的银色吉利盾形浮雕立体车标,具备深刻的“数字化”、“模块化”以及“前瞻化”的强烈视觉传达效果。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这么多年来,设计得最好的车标。

GE11出自吉利GE平台,未来将会有一个正式的中文名称。GE11搭载了至少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开放性的全玻璃车顶(已经不能用“全景天窗”来定义了)、换挡旋钮以及类似特斯拉Model 3需要通过中控屏操作才能解锁电子密码手套箱,甚至是电控感应隐藏式门把手。在内饰的设计上,GE11足以秒杀特斯拉Model 3。

相比于特斯拉Model 3被吐槽既没有仪表盘也没有HUD抬头显示器,GE11除了配备有Pad仪表盘之外,还提供了清晰度超高的HUD抬头显示器——据说在雪地环境中的反射显示效果也很清晰。除此之外,GE11还具备220V交流电输出功能,这意味着GE11可以化身为一个超大的“充电宝”,在一些特殊场合可以提供220V的交流电输出,这是目前特斯拉旗下车型所不具备的功能。

所以,吉利官方毫不避讳“东半球最好电动车”的说法,GE11高调对标的正是来自“西半球”的特斯拉Model 3。至于续航力、电池容量、充电时间、动力参数等资料,发布会上并没有公布。

按照吉利新能源销售公司总经理郑状的说法,今年会有近百款新能源车在中国上市,10万元以内以“廉价”取胜的国内新能源品牌在2019年可能迎来一波洗牌。对于吉利新能源来说,在每个细分市场把每一个产品做好,就会有很大的机会。

第一个问题:吉利新能源的独立算不算冒进?

在网上看了一下媒体和网友对于吉利将新能源品牌独立出来的态度,有一个观点很有代表性。那就是从“大吉利”的角度看,吉利旗下的品牌够多了——高端的有沃尔沃,还有领克,再下面就是吉利,至于宝腾和莲花还另说……沃尔沃和领克都有新能源规划甚至是产品,而吉利品牌下也有新能源车型在卖,所以吉利没有必要再独立出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吉利将新能源品牌独立出来有些冒进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回过头看一看历史。当合资品牌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后,自主品牌也经历过一段爆发期,在那一段时期,自主品牌产品以“廉价”卖点站稳脚跟。后来以上海大众推出帕萨特的那段时间为节点,合资品牌发力之后,自主品牌陷入低潮。而如今自主品牌的再次崛起,根本的原因却不是“更廉价”,而是在设计能力、产品品质、服务以及核心技术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现如今国内的新能源市场,颇有些当年自主品牌第一轮爆发,群雄逐鹿,以“廉价”(外加政策推动)作为“核心卖点”的感觉。所谓的“骗补(贴)”这个词,也是前两年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新闻焦点词汇之一。

如果没有了政策推动,而合资品牌继续发力,那么,以“老头代步车”为特征大部分中国新能源自主车企,会不会沿着历史的脚步再次上演一次集体沉沦?

如果能通过历史洞见未来,那么中国新能源车企应该要做的事情就是提前规划下一场战役。能有如此远见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不多,以至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呈现出两种极为独特的现象:其一就是中国国内有两种电动车品牌,一种是特斯拉,另外一种是中国电动车品牌;其二就是整个2018年全球电动乘用车销量有近三分之二来自于中国,全球销量最高的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中有3家来自于中国(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和众泰),但中国电动乘用车绝大部分销量却是来源于国内——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窝里横”。

换言之,中国电动乘用车依旧缺乏真正的产品竞争力。

其实在电动车领域,市场的细分程度还很原始,在中国特色的廉价电动车和高端的特斯拉之间,至少有10万-20万的细分空间有待开发——这就是吉利新能源要干的事情。吉利新能源推出的车型绝不是低端货色。

所以,吉利新能源的独立不算是冒进,在我看来甚至是有些保守了。依照我的个人观点,早在帝豪EV和帝豪GSe推出之前,吉利新能源就应该独立出来。

如果说GE11是吉利新能源的第一款车,那么在GE11之前,吉利已经有了帝豪EV和帝豪GSe两款电动车。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就算吉利新能源不独立出来,吉利不也一样造电动车吗?独立的意义在哪里?

其实这并不矛盾。GE11是吉利新能源的第一款车,但不是吉利旗下的第一款新能源车,这原本就是两个概念。在吉利的体系中,帝豪EV和帝豪GSe是吉利品牌下的电动车产品,未来会依然挂传统的吉利品牌Logo继续在吉利4S店销售。

这几年吉利的发展势头相当恐怖,如果以个人观点来解读,将新能源品牌独立出来其实是吉利根据自身发展的顺势调整。用大白话说就是吉利在研发帝豪EV和帝豪GSe的时候,甚至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打算针对新能源产品单独成立一个独立品牌。

按照吉利内部相关人士的话说,如果吉利新能源不独立的话,以现有的销售渠道规模,“未来吉利还会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再加上传统汽油车,到了那个时候4S店的展厅都不见得摆得下”。这预示着未来吉利新能源会有“下饺子”的发力规模。

吉利新能源旗下的电动车产品多了之后,除了展厅摆不摆得下的问题之外,还在经销商的充电、试驾以及维修保养环节和普通燃油车有很大差别,这就意味着吉利新能源的经销商必须采用另外一套全新的经销商建设和培训体系。其实帝豪EV和帝豪GSe在目前吉利传统4S店的销售和服务过程中,这种体系上的矛盾就已经开始逐步体现并放大,最后令吉利高层“忍无可忍”决定将吉利新能源独立出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传统4S店由于电力基础设施问题,没有办法安装更多的快速充电桩——如果想在4S店边上建一个变电站,不好意思,没地方了;如果把整个店搬迁重建,又会加重经销商经营成本。所以,如果不在品牌、渠道以及体系上进行独立,传统经销商所面临的麻烦只会越来越大……

而且吉利新能源面对的除了传统普通消费者,还会面对B端市场——例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采购、共享租赁市场和海外大客户市场等等,而且这部分市场在“大吉利”的规划中所占的份额不小。

根据内部人士的透露,例如中东地区某国已经给出时间表,要在2022年将本国百万汽车保有量当中的一半更换为纯电动车。廉价的“老头代步车”人家看不上;如果全换成特斯拉,且不说特斯拉的产能能否支持,价格也让人杠不住,所以该国客户在全世界转了一圈,就看中吉利GE11了。

面对这一类客户,如果品牌渠道不独立出来,无论是营销还是服务,都会跟不上。更何况吉利对于新能源品牌的期望是要解决做好销售和服务体验,从而使得吉利新能源有别于市场竞争对手——其实这恰恰是目前国内诸多新能源品牌面临的最大问题,销售好做,但服务一直是短板。蔚来就是个最直接的例子。如果吉利新能源不独立,连蔚来的水准都达不到,拿什么来抗衡特斯拉?

所以,吉利新能源的独立,势在必行。

第三个问题:如果品牌独立是为了拔高品牌高度以图抗衡特斯拉,品牌中去掉“吉利”二字另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岂不更好?

吉利GE11发布也有一段时间了,这几天看了网友对此事的评论,其中有个观点很有意思——有网友认为既然GE11对标的是特斯拉Model 3,至少在品牌上应该下点功夫,毕竟国内消费者认为在电动车领域,吉利的品牌度不比特斯拉。说得通俗点,如果说新能源品牌独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抗衡特斯拉在电动车的统治地位,那么独立出来的新能源品牌应当“去吉利化”,应该起个全新的、更响亮的品牌名称。

其实这种看法有些过于片面。

第一点,品牌是做出来的,不是起个“高大上”的名字就能吼出来的。10年前,若在中国国内谈品牌度,你觉得是吉利的品牌度高还是特斯拉的品牌度高?有个笑话就是当年宝马进中国的时候,很多中国消费者还想不通为啥这个鸟车和大奔卖一个价。

第二点,如果起个新名字,就一定能在品牌度上和特斯拉抗衡?这些年,国内一些车企为了所谓的“高端化”,捣鼓出了不少新品牌,真正做成功的又有几个?

第三点,官方已经明确表态,吉利新能源不是只针对中国市场的品牌,而是全球品牌,吉利GE11也是一款全球车型。这几年凭借收购沃尔沃,马来西亚宝腾以及英国莲花,再加上入股戴姆勒,吉利在海外已经成了最具品牌度和知名度的中国品牌——这时2017年日本东京车展的时候,我在车展现场采访超过60名外国记者之后得出的结论。对于试图在全球市场有更大作为的吉利来说,当然是“吉利”这个品牌在全球更具号召力。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