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值得?那就让长安铃木Let it be好了

0

五一前就看到了网上关于“长安铃木退出中国”的传闻,起因是某知乎用户发帖,说得到了内部消息有一家合资企业要退出中国市场了。于是大家开始在下面留言猜测,有说长安铃木的,有说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的,还有说DS的,最后铃木呼声最高“胜出”。

后来长安铃木赶紧发了一篇辟谣声明,但是言辞之间完全没有严厉谴责对方造谣的霸气,而是说会对消费者和相关方“负责”,更让人感觉他们没什么底气了,再加上长安与铃木的合资期限还有5年就要到期了,于是“铃木退出是必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

于是很多人开始分析,为什么铃木在中国失败了啊,铃木为什么如此狂妄自大啊,铃木还能怎么力挽狂澜啊……其实我觉得,大家不用那么操心,咱们不能用大众通用的标准去要求铃木,也没必要。

承载许多人回忆的神车?那只说明你暴露年龄了

自从铃木要退出的传闻出现(其实这些年不只出现一次了),网上又开始看到许多老车主老粉丝的悲伤感叹。铃木进入中国确实很早,1993年就成立合资公司了,在它之前也只有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广州标致和北京吉普几个合资公司。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长安铃木的奥拓和羚羊成了许多人记忆中家庭的第一辆车,铃木的影响力也是和大众在同一水平线的。后来我工作了,铃木雨燕和SX4也是许多同龄人工作后的第一辆车。

到现在还记得2010年的一天闺蜜花2万买了个三手奥拓被我鄙视,几天后北京宣布限购了我懊恼不已……well,说这些并不是想感怀往事,只是想说,任何人都有记忆中的第一辆车,但是它的经典并不能当饭吃,现在再聊当年的奥拓只会暴露你的年龄。

怎么说呢,进入中国25年,铃木还是当年的那个铃木,只是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已经不再是25年前的样子了。

销量暴跌?那只是中国市场

从销量数据来看,铃木这几年在中国过得确实越来越糟,2011年年销量22万辆,2016年11.53万辆,2017年8.6万辆,今年一季度1.28万辆。没错,长安铃木在中国是已经边缘化了。

不过人家依然参加了北京车展,虽然展台上摆着的四辆全是老产品,雨燕还被网友吐槽“卖了13年都不换样”。人家的营销活动也办地风风火火,官微比任何其他汽车品牌都勤奋,每天不停地更新推送。

所以你不能说人家铃木在中国破罐破摔,也不能说人家不勤奋,只是从全球战略来看,中国真的一点也不重要。所以没法指望这个“全球小车之王”为了你中国市场搞一些大一号的SUV,或者专为中国消费者研发所谓的“中国特供车”。

而且人家铃木的日子其实过得挺好的,虽然截至3月31日的2017财年财报还未出炉,不过前九个月(2017年4月1日-12月31日)铃木全球销量和营收都创了纪录,销量达到了237万辆,同比增长了11.5%,汽车部门的营收增长了20.9%至2.49万亿日元,营业利润增长了53.2%至2483亿日元。

铃木增长最快的市场是欧洲,新一代雨燕、SUV车型Ignis、维特拉和SX4 S-Cross的推出带动了欧洲市场销量的增长,前九个月增长了18.9%至20.4万辆。日本市场前九个月的销量增长了6.1%至46.8万辆。

最大单一市场印度的销量则增长了15.5%,达到了123万辆,创了历史新高,也占整个铃木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所以我们可以在铃木的财报中看到满屏的India,新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工厂不断投产。此外东盟、欧洲和巴基斯坦的业务也在不断加强。

所以它可能不是傲慢,只是觉得不值得

对铃木来说,它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小车文化,而这一招在日本本土,印度和欧洲又都吃得开,大家都去搞大型SUV了,也总有喜欢小车的消费者需求要被满足啊,而铃木就是要守住这一块儿市场。

所以我觉得铃木对中国市场可能并非愚蠢或傲慢,人家只是觉得不值得,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给小车留下什么空间的市场,那就让它去适应自己好了,没必要强扭着去迎合它。

就像北京车展上长安铃木常务副总经理周波说的,他们坚信长安铃木在造小车领域没有对手,这在小型车领域迟早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优势的。既然人家都这么想了,那就顺其自然好了。

人家就是60分万岁的学生,你非要用学霸的标准去要求人家,何必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