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合一的驾驶不仅是人要快乐,也要做到让车快乐。让车快乐是如何理解?想一下你自己是怎么获得快乐的,别人给你很大压力,让你干很多活,你当然不可能快乐;但如果别人什么事也不让你干,让你憋着也肯定不会开心。
其实引擎也是如此,你对它过于爱惜,长期让它在2000rpm以下运转,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时间一长还有憋出积碳等。
记得以前我开POLO 1.4MT的时候,绿灯起步时引擎转速不超过2500rpm(常说欧洲车换挡最好3000rpm以上),属于温和的起步方式了。但当我换上3挡通过路口时,往往在倒后镜中发现,后面灯位的车才刚刚起步。当时我非常不明白,后面那一堆车,随便每一辆排量都比POLO要大,加速都要比POLO要快,为啥就是不愿意踩油门,非得要慢吞吞地起步呢?
当然快速起步,前提前件必须是安全第一,确保前方视野良好,没有横穿车辆的时候才可。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我们留到最后来说。
大城市的车辆越来越多,城市的道路也越来越密集,车会继续增加,但道路条件已经几乎到达极限了,再大幅度改善已经不可能(当然不排除有关部门以修路之名,把好的路面挖开再补上,以消耗纳税人的钱财)。那怎么办,以后我们都不开车了么,或者直接来个单双号限行吗?现在是要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时候了!
在日本东京闹市,或者在欧洲城市,红灯时路口也堵上很多车。但绿灯放行时,大家都会懂得踩油门,很快就加速到40、50km/h时速,结果是排再长的队伍,都会在几十秒内一阵风地全部通过,效率之高令人惊讶。
反观国内城市,排头位司机永远是不看灯号的,绿灯亮时,要等后面的司机按一下喇叭,才慢吞吞的把排挡杆从“P”移动“D”,然后用生怕踩破鸡蛋的力气,温柔地压着油门,让车子慢慢地、慢慢地开始移动。
如果你站在路边,会欣赏得到它的铝合金轮圈的辐条是怎样由静止到开始转动,然后越转越快拉出漂亮的花纹,但往往等车辆过了对面马路,你还是可以在那转动的轮圈中,看得出清楚这个轮圈是几辐设计的。
结果怎样?一个一分钟长的绿灯,往往是过不了几辆车,后面的队伍于是越排越长,于是堵塞就形成了。
在欧洲,绿灯起步太慢,可能警察会找你麻烦,因为在他们驾驶学校里,绿灯快速起步是必修的项目,也是基本的驾驶技能之一。道路是公众设施,自己的车开到道路上,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了,你的行为和驾驶习惯也会影响到别人的利益和安全。
于是,每个驾驶者都有义务维护道路畅通,在安全的前提下阻碍别人通行就是可耻。拜托!起步,请踩油门!
但中国的路况之复杂,你永远不可能用教科书的方法一统到底。绿灯踩油门快速起步是没错,但有一种情况你绝对不能这样做。
初到上海,发现这里的老司机,特别是公交车司机有一门“绝技”,他们会数绿灯放行的时间,甚至可能知道违章摄像头的工作规律。于是他们会抢在红灯变绿灯的前两、三秒,就已经挂好挡位松离合,让车身开始往前滑动。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是在上海,全国都会有,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能快速起步!
因为你左右的视线已经被抢先起步车辆阻挡了。在中国的马路上,这个时候随时会有一辆电动助力车之类抢着公交车的前面横穿马路,如果你快速起步很有机会撞上。正确的方法是如果先起步的车辆加速较快,就让它先行;如果它加速慢而你的视线又受阻,你可以一边慢速超越它1/3个车身,一边观察它的前方左右有没有横穿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加速超越。
其实驾驶的原则是,如果视线不好,一定要放慢速度通过,无论你是在进弯,还是经过村庄、交叉路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