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9日,由每日汽车观察联合主办的第四届AutoLab 汽车行业年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数以智用》分为两大专场:大数据的应用以及智慧出行。说到智慧出行,当然离不开一个热词:自动驾驶。
一年前我们讨论自动驾驶现实应用的时候,大家都还觉得很科幻。但是到了2018年的开头,大家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主机厂、行业大咖、创业公司都已经进入到了这个领域。
左起:AutoLab创始人赵奕,禾赛科技商务总监周琳,青飞智能CEO孙一飞,安智汽车董事长郭健
在活动现场,青飞智能CEO孙一飞发表了演讲《无人驾驶与微交通的甜蜜接触》,分享了国内首家在限定场景内实现L4商业化无人驾驶系统和车辆开发的经验与心得。
有人说2017年是自动驾驶元年,然而青飞智能成立于2016年1月,这个时间对于自动驾驶公司来说是比较早的。现在青飞的无人车已能实现限定场景内24小时全天候自动驾驶。
演讲中,孙总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观点“许多国家,包括公司都在讲在哪一年可以真正实现L4的车辆。事实上我们觉得整体技术成熟度L4的车辆在五年内技术成熟度还不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因为汽车需要载人,所以必须可靠。载人的安全性要做到10的负5、负6次方。最核心的就是最后剩下的1%怎样去解决。”
在汽车行业年会下午专场,还有一场关于自动驾驶的圆桌讨论《无人驾驶的现实应用》,请到了禾赛科技的周琳总监、安智汽车董事长郭健、青飞智能CEO孙一飞。
以下为圆桌实录,由每日汽车观察精编整理,有删减:
赵奕:回顾2017年,大家觉得在无人驾驶领域都取得了哪些关键性的技术突破?
孙一飞:2017年很多人说是自动驾驶的元年。为什么呢?因为突破有很多。国内的像禾赛和其他的几家雷达公司去年有很多进展,但在里程测试上仍有非常大的差距。还有去年国家的立法非常快,本来预测的自动驾驶消息是在2018年6月份推出来,结果去年就推出来了。
郭健:我也看到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相关政策,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比较重视这件事情。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做无人驾驶的时候量产化和商业化的部署会及其快。但是不是应该把研发的重点放在突破关键核心零部件上呢?
周琳:其实我觉得很难用某一个技术的突破创新去描述2017年。我看到非常多的像禾赛这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在2017年产生,让这个行业很多的技术从零慢慢向一转变。
赵奕:第二个问题想问一下各位嘉宾,大家感觉在无人驾驶领域有哪些技术可以突破?
郭健:我觉得从产业量来看就是芯片,这是中国很出名的,现在芯片的出口量也是仅次于石油。第二个就是芯片之上的操作系统。第三个层面就是感知、决策和执行。我们确实面临着很多问题。
孙一飞:郭总讲的这三个问题确实是巨大的挑战,当然也不是说国内的公司没有机会,国内的市场非常大,2015年年底我们团队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觉得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做视觉,第二条路直接切入到L4,从感知到决策到执行全部都做了。但是我们后来感觉ADAS竞争对手都比较强还比较多,所以我们就直接切入到L5。
周琳:我觉得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不一定出现的永远都是利好的。我们看到目前为止对于国内初创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我们也有很多技术上面的挑战,大家谈到激光雷达之前谈到的都是价格昂贵这可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在想技术解决方案解决困境,我觉得大方向上面感觉大家是面临着很多的感知、决策和执行上的困难,但是大家都在极力的不停的迭代速度和完善产品性能的态度面对这个挑战。
赵奕:刚才她提到了激光雷达贵的问题,孙总分享提到了中国市场规模大,这就是中国市场的体量带来的优势。但核心部件有些不是体量可以解决的,都还有攻关的地方存在。
最后一个问题,想让三位嘉宾评估一下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国外领先水平到底差距多少?
周琳:首先可以跟大家分享几个有趣的数据。有一家媒体在统计2018年CES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参展商数量,深圳有近500家企业参加了CES展,第二名的是美国整个国家只有90多家企业,第三名是东莞。你可以看到中国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数字,就是美国加州实际获得自动驾驶牌照的44家企业里面,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13家我认为中国市场是完全有可能在自动驾驶上弯道超车的。2018年对我们来讲我觉得应该是元年吧。
孙一飞:因为我刚才已经讲了,里程是一个比较大的产品尤其是美国的企业里程已经跑得非常多了。Google的VIVO(音)是400万英里,特斯拉是2.5,这种数据当然也要看具体的工况场景,因为中国的路面比较复杂,在国内很难做的,所以这是一个差距。我个人觉得还是要看无人车的场景,因为测试英里是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实现是比较难达到的。另外我个人觉得国内这波的新能源电动公司对于部署无人驾驶来说对国内市场是一个提振,我觉得不能说美国一定很领先,但是我同意郭总,在核心器件方面差距是非常大的。
郭健:您刚才参加了活动你在公共测试区能看到我们的车,我们的车拿到了两个奖项这也是唯一一个国内自主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的项目。差距的问题我们可以找整车厂的人来看差距,现在只谈驾驶员辅助系统。芯片拿到手可能就比国外落后了五年,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现在效果非常好。说了这么多的痛点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呢?我们感觉只要能持续不断的做下去到最后就能实现超越,同时我始终在讲一定要专注在自己的领域不要分心,我们一直在很专注的推进产品,这也是我们能够做的实现超越的最终保障吧。在各种场合我不是太赞同很多人说的弯道超车概念,因为在技术研发道路上没有弯道超车,我感觉还是改成直线超车比较好,我们在专注的做这件事情。
赵奕:我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我们都在更加专注的做这件事情。专注在一个点扎下去可能就是一片蓝海。
大会上各位嘉宾为我们带来的思考,给我们分享了2017年无人驾驶的技术突破核心零部件、国外的技术差距、如何打破垄断格局寻求新的突破,我们相信未来还是有无限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