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拷问乐视:啥体验我们给不了消费者,非要你来?

0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来自乐视的代表,接受了来自传统汽车产业的拷问。双方对话沟通过程中,刀光剑影,火花四溅。以下为本次对话Q&A节选。

1

Q=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2

A=乐视车联网CTO饶宏

 

 

Q:什么是智能汽车?它和现在的汽车有什么不同?

A:我住在海淀区,上班在朝阳区,每天横跨整个北京城是很痛苦的。我不想驾驶,只想你把我送到办公室里去,希望在车里面不需要繁重劳动、高度集中精力,在车里可以享受生活。这是乐视的理念,希望车第一步解决开放互联,第二部解决人工智能。

3

Q:乐视是想参与到我们的造车里面来,还是认为(传统汽车企业)造不出来,你自己造?

A:从车身来说,传统车的行业有它的长处,所以我们会和传统车厂合作。怎么改造车的大脑来说,IT行业、互联网行业人更有经验。

Q:在你心目当中,有什么样的体验我们给不了消费者,而非要你们来给呢?

A:车上IVI系统,一般的车要多花一万多块钱才可以装上,比iPhone、iPad都贵,但车机操控流畅度和手机、平板比差距有多远?五年?还是更长时间?

4

iPhone刚出来的时候,我在摩托罗拉工作,我们做结构和设计的人员拿着摩托罗拉的什么质量标准一拉出来看,苹果的东西太差了,诺基亚的人也是这么说。当时地球上手机行业的老大和老二,今年他们在哪?

我们需要传统车行业的合作,我们生态系统里面造车有汽车人,这是必须的。但光有汽车人是不够的,我前一段时间和德尔福的总工聊,现在车里面有感知,没有大脑。乐视造车的大脑自己做,别的部件可以和业界现有合作。

5

因为我们对大脑的理解和传统车厂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按照我们的方式来做。传统行业当中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会合作,比如说在安全方面他们做的就是自动、传动底盘技术这些都是很开放的合作,但是我们认为现在车里面,用户的体验和车大脑是现在的车所缺乏的,这也是我们能够带来价值的地方。

Q:智能汽车开发的核心技术在哪?乐视的角度在哪?

A:我觉得现在的车是无脑的,控制决策系统是感知相当于条件反射性质的。车上车载系统学习能力、云端综合一百万辆车的学习能力集合在一起,通过后端的云计算处理、更新,然后再反馈到每台车上,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只要车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云服务系统的计算能力是强项。

6

Google自动驾驶走在传统车厂之前,包括学习能力和人工智能。传统车厂做的自动驾驶,还只是在传统意义上的控制,没有做到人工智能层面,没有利用大数据来做学习,我觉得这是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所在。

和车厂可以采用合作方式,并不是颠覆。颠覆的是用户体验,不是某一个企业,现在用户体验已经到了需要颠覆阶段。

7

从您的理解就是感知、判断、控制、执行,这四个大领域里面最核心的你认为是自学习判断控制对车这是最核心的,是你们的强项,我也某种意义上认同。

Q:如果这样的话,给整车厂服务就完了,乐视真的要造车吗?

A:大家可能觉得乐视经常在外面炒作。乐视说的事肯定会做,脚踏实地地在做。

Q:你四个核心技术就掌握一个,另外那三个?

A:这又回到乔布斯的话,如果真的在乎软件的话就要做硬件,这样才可以提供决策体验,我们会合作但是也要设一个样板车。

 

到一个车最原始目的是实现A到B点的移动,这个东西太重要了,如果要是不把这一点强化了就会迷失了开发的这种方向。

在A到B点的移动过程当中可以增加一些体验,让旅途更快乐,消磨时间。但如果安全问题都解决不了,过分强调这种体验实际上也是危险的。未来有很多技术是可以利用的,比如说一些娱乐的、安全的、监视的,这种集成是一定要合作,所以不会互相侵犯。

我从IT背景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戴尔是做个人电脑的,它的CEO觉得这个电脑有什么用?给一般人没有用,只给工程师。但比尔盖茨这样不认为,广大劳动人民会发现怎么用。手机也一样,人家认为手机只是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开放出去会创造很多用户场景,你可能以你的行业背景觉得这个东西怎么用?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可以有别的用法。

Child boy and magnifying glass

Child boy and magnifying glass

我们首先要开放,我们的平台亿出去全开放,对所有的开发者。愿意在上面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创造的是一百万个或者两百万个应用。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我觉得可以创造很多机会,创造新的用户场景、新的就业机会,那帮人比我们聪明的多,他怎么用这种。

Q:我想问问你的优势在哪里?(编者注:此为观众提问)

A:我们的开放。除了系统开放之外,还开放了心态,开放了与传统汽车人、汽车行业的合作。传感器、雷达技术等,我们都会和传统汽车行业供应商供应链合作。乐视(造车团队)只有几百人,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在汽车大脑车上和人工智能系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