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中国UBI的起点:按天计费

0

导语:在攻克硬件技术难关,算法模型验证完善之前,中国能不能做UBI?也许有一个新的思路——按天计费。

文 ▍何纲

5

从规模到质量的颠覆

中国车险4000亿市场正面临重新洗牌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目前进行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也就是UBI。

UBI产品的先进性对消费者有巨大吸引力,笔者看到了中小保险公司弯道超车的机会,甚至新成立保险公司后来者居上的机会。

除了市场份额可能变化外,UBI给了保险公司区分优劣客户的能力、风险识别和管理的能力,以前保险公司只能追求业务规模,现在还能不断提高业务质量和盈利水平。

UBI对传统车险必定会有强大的冲击和颠覆。

6

国外模式暂时不适合国内

研究发达国家的UBI案例,主要分两种模式:按公里数计费,按用户行为计费。笔者经过观察和实际测试,认为以上两种模式都不适用于当前的国内情况。

先说按公里数计费。原理很简单,认为车险能和用电一样,用得多就付的多。可问题是,怎么获取车辆使用里程呢?

人工采集里程表数据?可要知道,在天朝几乎任何一家维修点就能做到调里程表数据。

通过手机App采集?不带手机或者不开App怎么办?总不见得说这种情况出险就不理赔。

通过硬件自动采集?想来想去也就OBD设备可以做到,可笔者试用了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所有OBD设备,发现并不是所有车都能获取里程数据,这就是OBD行业所说“适配”问题。在短期内,适配性依然是整个OBD车联网的最大挑战之一。

4

再说按用户行为计费,笔者认为现在更无法做到,因为行为算法需要有长时间大量的样本数据,才能分析出用户不同行为动作与实际理赔率之间的相关性。

例如,踩刹车多就出险概率高?不见得。而且,笔者也不认为,照搬发达国家的算法模型有用,最多只能做为参考。

按天计费

在攻克硬件技术难关,算法模型验证完善之前,中国能不能做UBI?也许有一个新的思路——按天计费。

7

按天计费,原理和按里程计费一样,也是多用多付、少用少付。但是,按天计费在技术上就简单多了,只需要一个OBD设备,能够获取点火动作,或者通过GPS获取移动信息,就可以实现了。

新创业公司“车挣”就是这样做的,只要安装了车挣的OBD设备,就能识别用户有无用车;只要用户一整天不用车,就能获得返还当天的商业保费。用户是按年买保险,但不是天天用车,尤其在限号城市,按天返还(购买)保险是高频刚性需求。

1

这种模式笔者认为是最适合当前国内的车险市场的。一来已经有成熟的设备,二来车挣也走通了全部业务流程,三来返还的保费其实在保险公司的营销预算之内,并不需要保险公司立即更改产品条款和费率。

总结

所以,笔者认为,国内UBI应该分三步走:按天计费、按里程数计费、按用户行为计费。

通过按天计费,让用户安装上设备;再通过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不同指标与出险率理赔率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再升级为按公里数计费,和按用户行为计费。

3

事实上,费率市场化或者UBI对于这个行业的真正意义是改变了消费关系,更透明、更合理、更公平,在UBI软硬件技术完善之前,营销价值会大于产品价值。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当年余额宝牵手天弘基金,仅一个简单应用场景,在速度和规模上就迅速击溃了整个基金行业,一飞冲天。

据此启发,车险跟用户的关系改变,其实也可以很简单,按天计费,从“不开车、返保费”开始对保险公司有很强的实操性。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