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汽车日:打了嘴仗,也赢了共识

0

图片1

导语:4月21日的上海,微晴。 “互联网+汽车日”论坛上,汽车界中流砥柱,坐而论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他们,面对一个变革时代,有何新思考?

互联网+造车:短兵相接,胜负孰分?

你想要一辆什么样的车?这恐怕是所有造车人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

图片2

第一轮异言堂嘉宾席上的12位排排坐已是一层惊人:短兵相接,你才会知道,原来互联网造车玩家这么多!

第二层惊人来自那些流言蜚语的消除:

1、整车厂坐等被超越?意识觉醒早于我们所看到的产品研发及推出,蔓延而来的不是恐慌,而是纷至沓来的“求变”。整车厂一直在不断思考,每个人都在讲述一辆未来汽车的模样。

2、互联网造车人真的只是营销为主,无法落地?乐视收购前日产美国研发中心,网罗各方汽车人才。博泰在法兰克福这一汽车制造业心脏位置设立分公司,并聘请前梅赛德斯-奔驰资深经理Christoph任公司国际业务副总裁。汽车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互联网造车人同样在寻求解答。

 那么我们想知道:智能汽车的关键字是什么?

安全、功能与情感的双重舒适、服务的链接平台、绿色环保、人机交互、一云多屏、智能分享等等,总结下来就是第一轮辩论后,堂主任剑琼的那句话:“让每一个平凡者感受到技术的伟大。”

互联网+购车:B、C相争,殊途同归

想卖车的需求明确可知,但怎样捕捉?怎样实现线索集成和利润落地?想换车的意愿更是集中,但旧车往哪里去?卖给谁?谁可信?二手车交易链条上,中介类B端有无存在必要,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这一切问题,我们听听从业者如何作答。

图片3

首先是以流量和线下经销商深耕为优势的易车集团,在易车集团的投资梯队中,车主服务早已被纳入重要倾斜内容。阿里妈妈作为数据营销型公司,所提供的是依据网购数据记录的消费者画像,从而素描出产品的对口受众。

二手车的吞吐量和消化量直接影响新车的再购买,但同时随着理念和渠道的顺畅,二手车的二次甚至多次交易,将直接带来汽车消费文化的改变。

可问题是,市场和理念均不成熟的时候,顺着时间轴往后看,二手车交易端的终极形态里,中介类B端将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本身便存在一个论证点:如果一个传统的B端中介随着业务节点的规范化、标准化而落地为不参与交易、只做服务的B端,那所有关于toC还是toB的讨论只是一个伪命题:不论现阶段存在何种形式的B端,何种形式的交易模式,最终随着信息透明、交易保障、质量保障、信任机制等问题的解决,都将走向一条去中介化、唯服务重的终极形态。表达多样,但殊途同归。

三、互联网+用车:后服务市场,遑论轻重?

后服务市场中,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如果从字面及信息调配的角度来讲,那些不做硬件的、不做线下门店的、没有实体投入的似乎都叫做轻模式,反之,则为重。

图片4

可我们的创业者们叫苦连天:别跟我提模式轻好么?在汽车后服务市场中,资产持有、资源调配的轻重只是表面。

而在越来越重视分享、互联的时代,任何一个用车类后服务市场的分支中,不存在轻重之分。诚如创业者们的心声:轻重都是虚的,每一种模式都不轻,因为重在了运营,包括车主需求深挖、线下资源配合、资产调用维护、品类服务拓展等。

你会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整车厂、互联网企业口中,念叨的都是“用户”、“服务”、“体系”、“平台”,汽车的制造、销售、使用,每一环节上的思维转变不会突飞猛进,需要不快不慢的时间点。

何其幸,我们恰逢其变。

本次论坛最终成功举办,AutoLab作为合作媒体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