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变革大潮将来?

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历年来关注汽车质量的央视3·15晚会,今年将大棒狠狠地砸向了汽车4S店。在长达半小时的全国多地4S店“小病大修”黑幕起底时,也让“4 S店的售后维修问题”迅速成为当晚各大论坛和微信朋友圈的热议话题。在消费者维权意识日渐变强的如今,这些热点问题的曝光,也让汽车后市场反垄断话题再度升温,甚至有业内人士预测,尽管阻力重重,但汽车后市场的变革大潮终将到来。而作为行业的资深媒体人,他们又有什么要说的呢?

售后垄断加快放开将是大势所趋

3月15日,央视曝光国内三家主流车企旗下多家4S店普遍存在小病大修,夸大车辆故障,从中牟取暴利。对此,东风日产、奔驰以及上海大众第一时间向外界进行了回应,将开展后续调查,提升终端服务规范,保护消费者权益。而一向站在经销商方面说话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发出呼吁,国内汽车经销商应该诚信经营,并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杜绝部分经销商不法行为。

4S店的欺诈行为,固然需要严厉查处,不能护短,但究其根源多少还是有几番无奈。事实上,在如今汽车市场增幅放缓的大背景下,经销商网络在前几年急速扩充带来的隐忧也逐步显现。销售环节不挣钱,而售后利润也随着更多4S店的开业而迅速摊薄,因此不得不在售后上动些歪脑筋。或者,经销商团队的人员建设未能跟上其发展的步伐,售后服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导致售后服务各种不专业的情况出现。以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而言,都是导致4S店售后欺诈行为突出的根本原因。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根本原因未得到解决时,哪怕整改多么严厉,但终究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事实上,在我看来,此次暴露出4S店售后欺诈的现象,或将推动议而不绝许久的《汽车销售品牌管理办法》的得以修订出台。

众所周知,导致《办法》修订搁置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汽车主机厂的抵制,其中又以在售后涉及零部件供应、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尤为敏感。而诱使4S店做出售后欺诈行为最大的原因,则是其对于售后配件以及技术的垄断。当这一垄断被打破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欺诈行为,自然在充分竞争中无所遁形。

事实上,从日前交通部制定汽车维修信息公开的政策已经表明,放开垄断将是大势所趋。而此次3·15再次将问题暴露在聚光灯下,则很可能加快售后垄断放开的进程,为新《办法》的出台扫除一大障碍。在此时,汽车主机厂在整顿自己的经销商队伍同时,也需要自己考虑适应新常态下的变化,争取与经销商之间达成健康的生态平衡。

虽然阻力重重但变革大潮终将到来

为何4S店黑幕话题如此引人关注?这与广大车主的实际用车体验密切相关。据公安部交管局去年12月公布的数据,中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4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54亿辆,占世界汽车保有总量的15%。巨大的车主群体多年来的汽车养护体验早已对4S店怨声载道,越来越多的车主更是加入到“用脚投票”一族,在免费保养期过后纷纷选择汽车维修连锁甚至“路边维修厂”进行汽车维修保养。

据中消协2014年汽车消费投诉报告显示,目前,汽车质量问题占投诉问题的比重是40.37%,未来这一比例很可能进一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销售端和售后服务端的纠纷增多。主要是维修保养价格不明示、不透明、配件只换不修、过度保养、不能一次性解决故障等。价格问题(不明示、不透明、工时费贵、配件价格高、漫天要价)、配件问题(质量不合格、强制更换、过度保养)是汽车售后及维修服务行业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央视3·15起底4S店黑幕的背后,不仅仅是汽车维修保养投诉的增加,更是顺应汽车后市场行业的即将或正在发生的变革。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共同印发《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鼓励原厂配件企业、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标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授权维修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或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车主享有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汽车的权利。

事实上,打破垄断才是根治“小病大修”等黑幕的良方。长期以来,4S店凭借其原厂零部件的垄断保护,毫不费力就成为万亿汽车后市场上最大的赢家,而近年来随着经营压力增大,新车销售利润摊薄,居于汽修垄断地位的4S店想尽办法从售后维修中要利润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而今随着央视3·15的曝光,汽车后市场反垄断再度升温,尽管阻力重重,但变革的大潮终将到来。

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多难?

无限被放大的3·15,让平日维权难的时代印记变得如此深刻。一旦在这里找不到出口,失衡的天平便会让矛盾的一面被放大,正如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当一个个“黑幕”被揭开,随即却引起各种争议,甚至被无限放大。

东风日产、奔驰、上海大众经销商被质疑“小病大修”,不少消费者高声喝彩,一些车商却有苦无处诉:修与不修都是错!

这边厢还没平静下来,那边厢又传来新的一波热议:一个关于“速腾”漏油的车主追踪报道,一下子又让原本那些以为自己被遗忘了的速腾车主瞬间找到了依归。

在大众品牌的售后经理和公关忙得团团转的时候,我不禁在想:这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为什么每次都要闹得不欢而散?

或者有些车商,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奸”,他们做的只是这个商业游戏中必须要做的事情。对于央视调查显示大部分车商都是以换代修这一现象,是否又是行业中的一个无法克服的痼疾呢?是现有商业模式缺陷对商家的倒逼,还是厂家对经销商售后管理与培训存在不足?

或者有些车友维权起来很霸道,但他们并不是那么凶,只是投诉无果,被逼上梁山罢了。正如央视报道中呈现的,车主致电车企服务热线却苦等半年无果;想找第三方机构帮忙断定车辆故障所在,却找不到相应机构……

消费,不是为图个开心吗?遇到问题,消费者想得到的只是一个妥善的问题解决方案罢了,只是有时他们没想到这个简单的要求竟会如此难,即使我们已经有了“三包”,即使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实,有关部门能否再多做一点呢?又或者加大相关部门立法与执法权力呢?多一点,应该不难。

3·15的一声枪响是短暂的,充其量只是起跑线上的一缕青烟,随后的剧情将由每一位看台上的看客、每一位跑道上的竞逐者所决定,你的喧哗、震惊、起哄、鼓舞,都将左右着这场竞赛的结局。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