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四维推史上最强社交车联网 BAT车联网本质探究(一)

0

9月15日,百度与宝马签约研究无人驾驶。9月23日,高德俞永福宣布不会因为O2O牺牲用户体验。9月24日,四维用户大会上腾讯WeDrive亮相出手车联网。10月8日,明道VP许维发文《O2O三国志》,详细分析了BAT的O2O底气和发展空间。国庆节前后,BAT热闹。就连小米也插手凯立德,也被认为和车联网有关。

不论是许维从O2O的角度,还是T圈从车联网的角度,还是宝马从无人驾驶的角度,地图都是极为核心的战略资源。过去,车联网领域很少谈O2O的问题。但是,自从T圈开始倡导力推VECAR车联网电商创新模式之后,车联网圈子里开始热烈讨论汽车O2O电商了。T圈建议大家关注11月3日下午的VECAR与淘宝汽车O2O战略发布,可以在T圈微信公众帐号回复淘宝汽车O2O了解详细情况。

根据BAT车联网的最新动态,T圈将BAT分别归纳命名为百度的无人车联网,阿里的生意车联网和腾讯的社交车联网。

1

百度的无人车联网

半年前,百度曾有过CARNET车联网尝试。当时T圈认为CARNET是为发烧而生的。按照这种方式走车机后市场,全国最多也就只有49万发烧车主用户可覆盖。半年后,百度启动无人驾驶了。只要是谷歌在做,百度跟进。百度强在搜索,由搜索大数据形成的百度大脑智慧,加上百度在地图应用上的优势,这使得百度从事无人驾驶具备必要的资源。当汽车在无人状态下行驶时,百度将凭借车联网和诸多传感器奋力搜索与周围相关的各种基于位置的数据信息,实现无人驾驶。这与百度的企业基因相当吻合。因此,可以把百度车联网成为无人车联网。

2

阿里的生意车联网

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全资收购高德完成后还不到一周,阿里就宣布与上汽集团战略合作互联网汽车。如果没有高德,阿里是不可能在汽车行业这么迅速地开始帮助整车厂以如此彻底的方式布局汽车生意。T圈在2012年8月帮助上海市政府和上海车联网联盟策划启动VECAR车联网电商项目时,其实这已经是把车联网作为撬动汽车整个生命周期持续性生意的导流入口。当时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T圈在2011年12月TC车联网大会首次提出的车联网服务免费的设想落地。T圈在构想VECAR时,尽管是让高德牵头该项目,但是当时就考虑最有资源实现车联网电商落地的就是阿里巴巴。结果,T圈心想事成改变产业格局(此处略显狂妄),在2012年12月TC车联网大会首次发布VECAR项目后半年,阿里就宣布入股高德。因此,可以把阿里车联网称为生意车联网。如今,VECAR到底能做成啥样,请关注11月3日下午的淘宝汽车O2O战略发布。

3

腾讯的社交车联网

腾讯是一家最擅长连接一切的伟大公司,因此做社交天下无敌。从这个企业基因来看,只要腾讯进入汽车领域,就应该是车联网的霸主。因为车联网就是车与外部世界的连接,车车,车人,车路,车云等都可以让腾讯来轻松解决。现在腾讯出手了,只要拿出一个微信来,就可以连接一切了。从WeDrive介绍的情况来看,腾讯还是强调其强大的社交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能够将社交范围延伸到车上。因此,可以把腾讯车联网成为社交车联网。

4

哪种车联网更胜一筹?

许维从O2O的角度尝试做了分析,也有判断。我们可以再深入比较一下无人车联网、生意车联网和社交车联网。首先还是从车联网核心战略资源的地图开始。地图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连很多专业人士都不容易分辨出地图的三个车联网相关层面:1)地图数据,2)地图应用,3)导航应用。

简单地说,1)地图数据提供商只负责数据准确性,但无法决定用户体验。然而,2)地图应用,3)导航应用都决胜于用户体验。如果用户体验不好,很快会被用户抛弃。2)地图应用主要为出行者服务,3)导航应用主要为车主行车服务。

1)地图数据主要是B2B业务。2)和3)都是移动互联网业务,所以一旦2)和3)的寡头格局形成,就很难改变。在车联网领域,往往3)的意义价值大于2)。车联网行业在讨论汽车手机互联方案时,一般都优先将3)从手机屏幕印射到车机屏幕上。百度CARNET也是如此,将百度导航,而不是百度地图,部署在车机上。福特APPLINK在中国也优先将高德导航,而不是高德地图对接到车载液晶屏上。整个车机后市场也是如此,相比之下3)会更加重要。

百度自己无法做1)地图数据,落后于高德和四维,但是在2)地图应用领域领先,3)导航应用方面尚不如高德和凯立德;阿里高德组合在1)地图数据,2)地图应用和3)导航应用全面领先;腾讯自身无法做1)地图数据,在2)地图应用领域与百度、高德还有距离,3)导航应用方面同样不如高德和凯立德。由于腾讯在四维所占股份仅占10%左右,所以腾讯和四维还不能合并分析。四维在1)地图数据方面领先,2)和3)基本没有布局。

因此,从上述关于地图三方面进行比较,BAT排序是ABT。除地图之外,进一步的BAT车联网分析请关注近日腾讯四维推史上最强社交车联网 BAT车联网本质探究(二)。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