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在上海汽车博物馆,2014开源造车主题峰会暨地平线造车计划发布会召开,祝军的地平线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造车团队首次亮相,将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造车热”推向了高潮。
开源造车,这一话题在今年变得特别热,这个来自清华的队伍格外让人瞩目,除了它闪闪发光的牛逼背景,其团队也无一不在汽车产业已经有了一番业绩,已经有了如此成功的创业经理,还有如此疯狂的举动让人惊讶,而且难得也有投资人一起疯狂,他们在今年拿到了10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
除了引来赞叹,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我们AutoLab特别邀请到了地平线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祝军来到了微访谈。来解答大家的疑惑。
AutoLab:当天现场,就有多个清华大学的造车团队,包括非清华大学的团队在造车。据祝总所知,这些团队之间有什么区别没有?这种全民造车的现象,泡沫是否存在?如果其中,各家之间,有无合作、协同的可能性。
祝军:我们认为一定是合作多于竞争的关系,首先,虽然大家目前在不一样的公司,如果大家共同秉承开源造车、专利共享、知识分享的愿景,同时大家共同秉持着为民族的汽车工业做贡献这样一个愿景,都沿着这条路往前走的话,那大家其实更多的是合作,很有可能三五年之后在这条路上会存在大量兼并、相互合作,换股,还有技术上的合作和人员上的交往,所以我觉得绝对是合作协同大于竞争。比如地平线汽车会在整个开源造车过程中擅长做三四个点,像我之前说过我们会做过整车的动力平台,会在车身的新材料、新工艺上做探索,还有销售模式的创新上,包括对用户群体快速迭代的分析,就是说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上,可能这些也会成为我们的一些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吧,但这肯定不足以让我们造出整台车来,所以大家之间一定是需要合作的。
AutoLab:造车计划对于环保和节能的大趋势有什么贡献?
祝军:第一、在动力驱动系统上定位非常直接,我们会造纯电动的汽车,这个新能源使用的本身目前就是对环保的贡献,建设绿色家园的贡献。当然,对于电驱动和传统燃油机驱动,包括发电过程中是不是也会存在大量的污染,包括水电还是煤电这些大家都有很多争论和讨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就是新能源的方向、电动的方向,它对环保一定是有贡献的。
第二、开源的意思就是大家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比较擅长的项目,然后大家互相之间能够把优势结合起来,减少人为制造的各种壁垒。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竞争,只是大家可以减少在同一个事情上的重复投资、重复生产,甚至包括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一切其实对工艺环节的环保和节能大趋势,应该是有帮助的。
第三、在我们的构想中也有另外的一个构想,想把我们的车变成可回收利用的,换句话说在我们最初的生产环节,就会考虑到在售后环节当中如何减少能耗,如何减少无谓的消耗,对于土地资源的占用,还有保养等,对道路资源的占用,回到它本身应该有的属性中去,这也是对节能环保的贡献。我们还在讨论若干年后车子的回购计划,就是回到大循环的过程中来,这其实对环境是特别有意义的。
AutoLab:地平线汽车造车计划如何突破政策的门槛?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后续资金如何保证?
祝军:对任何一个新兴的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在中国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整车制造资质的问题,这对大家都是非常高的门槛。我们有A、B、C策略去应对这个事情。我觉得最佳的状况就是上策,肯定能获得一张整车制造的资质,我们现在欣喜的看到,今年很有可能发两张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的资质,虽然还没有定论一定发给谁,或一定有什么门槛,但在这点上我还是要相信国家或者这些政策指定的领导们,他们在这方面还是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的,针对新能源汽车本身应该会发这样的牌照出来。
我们需要提前布局,需要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来,不一定今年能拿到这张牌照,在明年或者后年有这样的机会。即便退一万步讲,由于政策影响大家都没拿到新能源制造的牌照,我觉得没有关系,因为还是开。现在我们也注意到在汽车行业中也出现了一些类似于愿意做OEM的厂商,在以前可能所有的汽车厂商都会说,我必须给我自己的品牌造车,这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并不符合节能环保这个大的趋势,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愿意做OEM的事情,我觉得为什么不可以合作呢?比如说双品牌策略,哪怕是贴对方公司的标都是可以的,只要它是符合这个大方向的。
作为资源密集型的产业,我们获得了天使轮的投资,这粹是为了我们能够快速启动,所以我们拿了一些资金,并且是快速决策的。后续的资金,我觉得还是会符合资本市场的一些法则,通过私募股权基金或通过个人投资者等等,这些可能我们都不会排除,甚至一些国有的资金、大学的资金,我们本身都不排斥,但应该是全市场化、全商业化运作的,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压力也很大,因为我们要在未来的3-6个月当中要做出一点东西来,为我们下一轮融资提供一些证据,或者提供一些坚实的保障。
AutoLab:地平线准备以什么方式吸引公众参与开源造车?地平线的开源造车与特斯拉有什么不同?
祝军:开源造车的理念并不是地平线提出来的,我们只是这个理念的实践者而已,我们也是被这种理念或者观念所吸引,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来的。我想,其它的公众首先是认同这样的方式、这样的理念,被吸引进来,如果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地平线这帮小伙儿也不错,理念上是比较吻合的,这样大家自然而然会走到一起,包括技术上的合作、资本层面的合作。
地平线的开源造车与特斯拉有什么不同?我们非常高兴看到特斯拉作为明星级企业,他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后宣布自己愿意把自己的专利跟大家分享,从这个观念上我们跟特斯拉是一致的,目前我们更多是借用市场上一些已有的开源产品,它可以是各种专利、各种接口、各种现在已有的技术,或者是标准化的一些产品。当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以后,我们一样会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是一致的。
至于说有什么不同?首先是阶段性的不同,它已经是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我们才是刚刚开始新创的企业。然后,我们试图不仅仅是在产品制造的领域,也有可能会在汽车的营销或者售后服务领域也想秉承这个开源造车的理念,也就是开源卖车或者开源服务这样的理念。也就是说,不同整车厂的服务资源或者销售资源,是不是也可以一样的来开源、一样的共享,从而提高这个环节大家的效率。
AutoLab:地平线造车的时间计划是多久推出第一款电动车?性能预计可以达到什么指标?有何特点及优势?是概念车还是打算何时量产?驱动技术和电池管理技术是来自于哪里?可以达到什么水平?
祝军:从时间节拍来说,我们目前制订了一个算是比较激进的战略,我们计划在三年之后2016年底或者2017年初的时候,我们会推出我们第一款电动车,它应该是一个可以小批量生产的车型,我们会打造几百台、几千台,至少是几百台的产量。
它的性能,我们当然预期或者希望,它能够达到在当时的细分市场上的顶尖水平,不管是它的整车驾驶,还是作为它电驱动的独立系统表现,还是它与用户的交互,能够达到当时细分市场的领先水平。
有何特点?我想说,它在我们的观念当中,我们不是为制造一款车来做设计,哪怕从现在开始,我们做的事情是做平台化或者系列化的布局和安排。换句话说,不是专门为它打造的一款车出来,而是我们有这样的系列研发能力,自然而然产生的。
驱动技术和电池管理的技术来自于哪里?目前我们有一个核心的团队,是一位负责动力总成的同事周伟波带领的团队当,这个团队大部分的同事之前在著名的厂商,像博世、联电这样顶级的供应商中工作的同事,他们目前负责动力系统驱动这个团队。我们会去做整个动力系统驱动的平台,从平台的概念来说这个平台或者整合方案属于我们自己,这当中会大量的使用动力电池驱动。这当中很多的零配件会来自于公开市场了,从开源的角度来说,我们可能不会确定某一个东西或者某一个重要的设备,一定是跟谁绑定,从概念上来讲,我们更多的还是希望选用通用的不见和通用的供应商。
AutoLab:目前地平线的市场定位是怎样的?是像特斯拉这样的有钱人还是年轻消费群体?
祝军:如果仅就电动车的趋势判断,我们觉得电动车未来会渐渐的替代或者和传统的燃油汽车齐头会达到齐头并举的量。它的趋势我们觉得应该是两头向中间加力的状态,什么意思呢?电动车相对容易取得优势的是两头,一头就是像特斯拉这样比较贵的高端的电动车,一头是反过来,就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端的电动车。然后从这两头向中间的群落去加力,到最后会被替代的是传统汽车有优势的领域,也就是以1.6升为代表的A级车的市场,或者2.0-2.4左右的B级车的市场,这个领域是燃油车最成熟、竞争最激烈、最合适的一个市场,我们认为是电动车从两头向中间加力的过程,从上往下。
最终我们希望,如果我们认为电动车方案确实是符合能源发展的趋势,我们希望不仅仅有像特斯拉这样电动车中的奔驰、宝马这样的定位,我们给自己的愿景希望能做电动车市场当中的大众、丰田,大概是这样的市场定位。
AutoLab:与传统厂商相比,有什么优势?
祝军:与传统的整车厂相比,我们当然有非常大的劣势,不管是人才上、资金上、政策引导上,但我们也有优势的地方,第一是快速决策的流程,因为我长期在奔驰和大众工作过,我们也深知整车厂的优势和劣势。做判断、做决策,相较于传统整车厂这些都是我们团队的优势。另外,当你用心投入到你觉得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上,你会很享受,整个人的投入状态会很不一样。
然后是技术层面的,不管是国外的汽车企业还是自主品牌,其实都做了传统燃油车上大量的投资,它的研发模式和技术模式,若干年都会保持很稳定的状态。这时候会导致有所谓的包袱,如何判断下一个投资方向的时候,他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考虑或者很犹豫的地方,这点上我们是没有包袱的,比如我们现在决定投新能源和开源造车,我们就会非常全身心投入。我们组织机构,我们的投资方向,还有包括我们产品的定位,我们自己所做的技术方向,整个都是为开源这个方向去打造的,这在时间上、成本上,我觉得还是有大量的节省,这可能也是一个优势。
如果再说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我希望这种理念能够吸引到更多有创造力的人才,或者有创造力的同事,他们能够加入到我们当中来。这当中有些会是汽车行业中的人才,也有些可能是完全跨行业的,他来自于互联网、来自于金融、来自于其它先进制造的产业,这样跨行业的合作,这也是我们目前较之整车厂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