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不顾4S店现状谈零整比 就是“耍流氓”?

0

本周一(21日),AutoLab开始连载关于豪车零整比过高的文章,引发了AutoLab群友的热议,其中关于零整比真相、4S店利润数据、经销商模式等观点都非常鲜明生动。小编将其中的真知灼见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零整比是个伪命题”

曾任奇瑞备件公司和物流公司总经理、麦轮胎CEO杨泓泽指出:“以零整比判断行业赢利,并得出汽车流通领域是暴利,是扯谈的。比方说,我们在商场购买的绝大多数物品,尤其是衣服、化妆品、家居、饰品,其销售价格与出厂价格相比,都在3到10倍之间。这是常识。”

“奇瑞备件加价25%,其中14%给了全国十几个代理库,5%是自己的运营费用。这个加价并不高。”杨泓泽介绍道:“全中国汽车经销商,平均销售利润率1.5%,售后部分还不到0.5%……”

这里所提到的销售利润率是指4S店所有业务的销售收入,包括新车、二手车、三包、维修备件、信贷保险、续保、延保、精品改装、钣喷事故车等等。

“另外,很少有人关注全国经销商平均达到15%的呆滞备件库存,在这个得不到任何资本关注的行业里,还被人说是‘暴利’,你让经销商找谁说理去?”

广汽丰田中基四明店总经理陈勇指出:“(4S店)那不是加价,是定价的折扣。大部分4S店的零部件的利润是25%左右,这个不能算暴利吧?”

经销商“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

“汽车流通领域暴利时代已是过去式,目前三分之一以上的4S店存在亏损。”东昌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国荣表示:“‘汽车品牌管理办法’、4S店作为主导的主流模式肯定要改变。”

杨泓泽指出:“所有的经销商还在坚持,都是相信土地增值收益。(经销商买地)是主流,看看百强汽车经销商的囤地吧,总量超过了房地产商。”

陈勇则认为当下拥有土地并不是什么优势,“很多4S店都开始租用(土地),趁着政府拆迁把土地变现;或是土地增值的,就赶紧套现离场。反倒我觉得需要对这些百强(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做深入分析。”

亏本的4S店为何还挨“骂”?

一键保险网副总宫明魁直言不讳地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才不管你4S店“亏死”,不管理论数据如何,觉得你贵就是贵了,消费者这本账通不过,怎么说都白搭。”

“对消费者而言,所有的流通环节,那都叫成本。”杨泓泽补充道。

宫明魁强调:“4S店不改变经营模式,很难获得认同。另外,关于流通领域假货问题这个还是缺乏可信渠道造成的,如果渠道能证明自己可信,消费者会认同的”

“大家都在拿这个(零整比)炒作,有些过头,”力洋CEO马程也加入了讨论:“但豪车(维修)是贵,我们收集到配件数据库里面,某豪车的某个配件进货5000多元,卖了15800元。”

宫明魁指出,国内4s点之所以能够在高价、中质、低利润下存活,与中国大部分车主把车辆当成高集成设备使用有关,“他们自己任何地方都不敢动,只认购买的地方修理,与早年买笔记本电脑的小白差不多。”

陈勇认为汽车售后服务本来不存在暴利,“之所以大家觉得是暴利,是因为有弄虚做假的存在,这是法律的范畴了。像美孚一号的真伪问题,其实很多4S店都卖假机油。我们在这个行业呆久了,觉得消费者很可爱也很可怜。”

马程直言:“汽车后市场都一样,哪个敢说自己一直没有假货没忽悠?”

宝信集团主席助理罗明认为:“后市场只会比4S更烂……”

宫明魁:“咱不能比烂。”

东软集团技术战略与发展部资深顾问崔朝辉感叹:“诚信在中国目前还是个伪命题,很多时候都是幸运,不良商家是在太多了,防不胜防啊。”

4S店模式走向何方?

面对汽车流通领域的畸形生态,杨泓泽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在于资源效率低下。4S店尤其是大集团,扩张过快、资产太重,现在现金流比利润压力大。”

王国荣提出:“电商的发展可以使零整比合理化。比如上汽车享网上的配件就比线下优惠些。”

“不要把电商看得是万能的,消费者容易判别(优劣)的商品,做电商才有优势。谁买药敢上电商?连4S店都有卖假(零部)件,网络上更别提了。”陈勇也开出了“药方”:“大家只知道新车压库,不知道零部件压库吧?零部件的死库存,或者说坏件,只要管理好,可以控制在很低的程度。我认为把各个4S的死库存,通过网络变活,(市场上)更有需求。”

马程分享了自己的体验:“现在4S店自己都在打折。今天(周二)去上海大众4S(做保养),去的车主还是很多,保养需要排队,所以预约了明天上午,而且上午工时费对折。这说明4S店也在变。”

“其实4S店的人也知道自己有问题,他们也在寻求变革,只是很多时候涉及面太广(没有那么容易)。但是有些品牌4S店还是很火。每个行业都有兴衰,都有新生力量,这很正常。”马程表示。

上海宝尊电子商务总经理何纲认为:“未来消费中坚是年轻人,谁最了解用户,谁就有机会。就像大家讨论4S店问题,消费者不认可,体验差,那4S店就是有问题。”

罗明指出:“4S本身就是个虚无的概念,国外只讲Outlet和Franchise,4S这个概念是中国特色。国外有这样的模式,但不叫4S,叫dealership。4S叫法起源于中国,2003左右日系品牌开始搞起来的。所以对4S的批判实际上有点搞笑。”

马程则认为“4S店不是虚无的概念,我97年开始I跟汽车维修行业打交道就知道欧盟当年也有这样的模式,最早还是德系和日系引进来的。只是后来美国欧盟由于反垄断,现在美国是以模块化维修为常见的方式。例如,专修发动机,专修变速器等等。中国肯定会走这条路,但是一旦牵涉到国资背景的事情就很复杂。反垄断也是反对厂家垄断经营。大家看看哪个合资品牌后面不是国资?不要以为交通部表表态,商务部说说话就咋样了,其实没有法律条款都不算数。”

最后,远特科技执行总经理白新平补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以后4S的去品牌化是趋势,最后变成高端综合维修店”。

尾声:意犹未尽的群友纷纷建议,AutoLab可以开个专场,谈谈4S店现在到底有啥人神共愤的东西,同时可以引出对其他模式的方向性思考。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