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Lab发布“梦想之车”计划

0

谢谢主持人,谢谢爱驾网,能给AutoLab这个机会来和大家分享关于造车的梦想。

最开始的时候,我想分享一段影片,这是1948年摄制的,谈了当时的概念车。那个年代的车都在用飞机的概念。

第一台车来自美国南加州,因为是三轮汽车,泊车非常容易,也很容易倒入车位。同时可以起降的底盘,也帮助车可以获得很好的通过性,也能获得稳定性。而且,因为三轮的缘故,很容易做兜圈子的动作。

第二台车,外形则更像没有翅膀的飞机,在汽车的两侧有类似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提供足够的下压力,在时速150英里时,也能保持稳定性。

第三台车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设计,这台车看上去和普通汽车没有区别,但它的内饰设计是在学习飞机,有很多炫目的仪表盘,同时关键是汽车的方向盘被简化成操纵杆。科技感十足。

大家看到,在1948年的设计者看来,从飞机制造中的元素是重要的灵感来源。那个时代,老百姓们在开什么车呢?就是这种,哈德逊准将8号,这个名叫哈德逊的品牌现在已经不在了,它存活了60年。

这是一台典型的船型车,我想说的是,虽然那个年代的人乘坐这样的车型,但是,他们心里想着一些更有趣的事情。这些想法在60年后陆续成为现实。

那么今天我们公布造车计划,希望不要用60年这么长的时间,而是能够更短一点。短到什么程度呢?8个月时间。

这听起来像是痴人说梦了,下面很多专家在刚刚讨论的时候,也很怀疑我们,觉得这事情太想当然。我们知道,造车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希望通过下面的介绍,让大家慢慢觉得靠谱,所以先介绍一下AutoLab是干嘛的。

我们是一个汽车线下沙龙,2013年4月开始在上海定期举办聚会,讨论一些和汽车相关的事。伴随着这个沙龙,我们有了一个微信公共账号,它也叫AutoLab,也就是“汽车实验室”的意思。

既然叫实验室,我们希望有点新东西出现在里头,所以,我们说自己关注汽车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公司。在过往的1年里,我们举办了23场活动,在上海基本做到了2周一次。我们现场来了50多位嘉宾,有1000多人次参与了我们的线下活动。

大家看到大屏幕上的这些人,都是我们过往的嘉宾。现在,我们希望在北京,把活动办起来,形成一个定期聚会、交流的机制。

下面我要说一下造车计划的缘起。在今年3月21日,爱驾网、轿车情报和我们autolab在上海办了自驾游大会,会上我们展出了Tesla,它成为这届大会的明星,几乎所有人都会围绕着Tesla拍个不停,完全无视周围其他展出的车辆。

大会结束后,我们就想明年展示什么呢?这个问题抛出后,我们几乎第一反应就是自己造一台车。

其实,刚刚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们已经充分展示了造一台车是多么不容易,特别是从零开始造车。

我先请大家领略一下一些概念车的样子,比如这些,标致、法拉利、奔驰、宝马、马自达、奥迪、大众、日产等等。当我们寻找自己的梦想之车时,我们发现,概念都是大厂来提出来的,这样的车子我们想在路上看到,会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

按照规划一代、设计一代、生产一代,每代7年时间,就是21年时间。为什么会这么久呢?我想,一部分原因是刚刚提到的,造车很严肃,需要各方面协同;第二个,我觉得是更要命的因素,它是商业化的结果。

一台车,它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而非引领市场。因此,汽车有两个过度,过度工业化,过度商业化。

同时,Tesla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适当的分工合作,采取重酬和众包的模式,也许可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想表达什么意思呢?造车依然是严谨的,但它完全可以大大加快周期。同时,也可以更多适配使用者的需求。

这一页片子体现的是整个做车的周期,全流程走完7年,我们仅有8个月,也就是10分之一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我们会做红圈标示的这部分事情。

它是造车早期又早期的事情,即便做好这部分事情,挑战也是巨大的。但我们希望,可以发动大家的力量,将它做好。

同时,我们给我们的工作了做了简单的规划。在此,我特别希望自主品牌、零部件厂商和各种社会组织能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我们国家每年卖2200万台车,占世界四分之一。但我们做个活动,却要依靠一台外国酷炫的车辆撑场面,我并不觉得AutoLab能够改变这个情况,但我们所有人的力量汇集起来,也许就能改变这个情况。

我们算是敢想了吧,下面,我们希望自己还敢做。谢谢大家!

til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