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奕
5月21日,我在《汽车财经》杂志旗下的汽车财经网上线的仪式上,做了一个演讲,讲了“社会化媒体的爆发”。
AutoLab被人叫作自媒体,虽然我不完全认同,但自媒体却是社会化媒体的重要部分,它目前主要根植于微信,而微信是移动端的社交工具,不单纯是媒体。
现在,我们谈社会化媒体的爆发,那么可能会涉及到几个问题,一,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二,社会化媒体都有哪些特点;三,我们怎么利用好社会化媒体。
第一点,按照尼尔森的分类,国内有应该有19个大类的社会化媒体(具体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这19个大类中,大家现在讨论最多的是即时通讯类的微信和微博。
微博(这里指新浪微博),今年上市,市值在40亿美元,与原先新浪网的市值持平。一个干了十多年的老网站市值还不如微博业务,说明新生事物的想象空间多么大。
而在腾讯1200亿美元的市值中,很多人估计一半是微信的,也就是说这个东东没上市,但值600亿美元,这也说明社会化媒体多么强大。
还有一个可以说明问题。即2008年时,如果消费者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为100,那么几乎50花在新闻门户上,而这个数据到现在不足10;而社区占用时间的比率从2008年的20,上升到现在将近50。社区,就是社交媒体
第二点,社会化媒体的特点。我当天在会场上举了例子,就是锦江饭店的公众微信账号。21日这天,他们推送的消息是亚信峰会的国宴菜肴,有图有真相。一下子让大家都了解了领导人们吃了什么。
此时,哪一家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事上的权威性可以超过锦江饭店呢?事实上,新闻的生产借由社会化媒体已经完全分散了。去中心化就是重要特点。
除了去中心化外,还有就是人格化、移动化、大数据和接地。由于篇幅的原因,我只略略说一下这四个特点。
人格化,比如微信公共账号,绝大部分的背后的运营者都是某个人,因此很多微信账号头像甚至就是人像,比如“罗辑思维”,传播内容很大程度上由这个人做背书。
比如朋友圈转发这种形态,不只是个人好恶的表现,它有很强的人格属性,我们是否看一条转发,是否再转,可能不仅看内容,还要看背后的转发者的人格背书。
移动化的趋势毋庸置疑,比如国内绝大部分的门户网站,在2013年底遭遇的尴尬事实是,他们的PC端完全不增长,或者大幅倒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它运算功能越来越接近PC端,那么门户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差。
大数据,比如阿里巴巴网站,一个用户进入网站后,识别率已经达到85%,电商网站本身是社交化媒体的一种。而腾讯QQ的识别率是70%。也就是说,有AT都有极强的手段来识别登录使用的用户真实身份。联想一下传统媒体,我们获取的手段非常有限。
至于接地的能力,在于说未来纯粹的媒体将不复存在,综合媒体也将少只有少。媒体的生存之道就是专业化,提供服务。这个服务可以是数据服务、可以是咨询服务,甚至可以是读者俱乐部服务。无论如何,转为服务后,社会化媒体表现出的重要属性就是接地。
文章的最后,我已经无法用足够的篇幅来说明该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了。我只想说的是,社会化媒体的思维最体现互联网思维,怎么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就怎么来。
原先对于发行量、广告效果、内容品质的各种意淫,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将烟消云散,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它得以伸张的方式,并不是某个高大上的权威诞生,而在于与信息更自由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