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昨晚梭哈,威马天际爱驰就此凉凉?

0

零跑的上半程是不成功的,即便零跑T01有着看着还不错的销量,产品与需求错位、缺少亮点、代工质量风波,都让零跑掉入在了前路渺茫的新造车第二梯队。

互联网造车企业门踩过的坑,零跑也都挨个跟着踩了一遍,而互联网车企门对用户需求的洞察,IT造车基因的零跑也是缓慢开悟,顶着“大华”光环的零跑不该如此。

零跑迫切需要一辆消费者需要的零跑C11。

正如发布会预热片中朱江明所说,现在是零跑真正加速奔跑的时刻。从发布到正式上市这一年的时间里,高性价比这个标签让零跑C11维持很高的关注度,零跑和大华也在加速实现看似很难完成的承诺。

零跑C11是零跑和大华一场孤注一掷的翻身赌局,而从现场的媒体反馈而言,零跑在这场赌局中的赢面已经很大了。

蔚来的配置,威马的价格

“打破同级别车型的价值规则”,这是零跑C11的宣传语,平时听到这种“打破XX”、“重新定义XX”的话术,都会当作垃圾信息过滤掉,但零跑C11的这个打破同级别车型价值规则,是真正做到了。

零跑C11共3个配置,76.6kWh电池后驱单电机版本是15.98万元,90kWh电池后驱单电机版是17.98万元,90kWh电池前后双电机版19.98万元。

想要610km的长续航里程,需要支付17.98万,想要体验4.8s内的零百加速,则需要花费19.98万,可惜的是无法两者兼得,由于电池大小一样,能耗更高的双电机版续航为550km。

三款车型仅电池和单双电机的差异,其他包括座舱和智能驾驶的硬件都是相同的,Nappa材质座椅、12向调节座椅、座椅通风、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后排隐私玻璃,特别是12扬声器的HIFI级别音响系统,都打包在一个仅售1万元的“舒享全配选装包”,三款车型都可选装,真正实现了技术平权。

零跑C11的配置很足,且完全没有“练习”过“配置刀法”,在底盘、座舱、智能驾驶上也都是技术平权,和理想的思维类似,已经开发的功能都会放给车主来使用,而且不会搞软件付费,后期OTA的功能,目前也没有提过付费订阅(不清楚后期是否会推付费订阅)。

所以我们翻阅零跑C11的配置表,会发现三列车型的配置,都是保持同步的,这对用户而言,选择配置就很直观了。基础款15.98万,想多100km续航就掏2万元(参考蔚来BaaS价格体系30度电6万块,这个价格是非常合理的),想要加速快3秒,续航多40km,就掏4万(参考极氪汽车三款车型的定价,这个价格也是很合理的)。

至于基础配置,底盘上零跑C11用上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前后均为通风盘式刹车、后驱+四驱,如果我把车型名字遮掉,很多人大概会往BBA以上,甚至是玛莎拉蒂保时捷这个价位的车型去猜,没人会想到有一天这些配置会出现在一辆15.98万的车型上,这大概是对技术平权最好的解释。

智能座舱零跑C11也下功夫,三块高清显示屏组成三联屏(虽然中间间隙很大,但这似乎不太重要),借助高通骁龙8155芯片,整体流畅度很高。记忆深刻的是仪表屏的精度,大概和奥迪给到我的体验差不多,已经碾压80%以上的车型。

比较好玩的是,这款三联屏是真正能实现联动的,逻辑比较合预期,用手在中控屏左滑,就获取了副驾娱乐屏的控制权,有点类似于电脑上的远程控制,可以在一个画中画中操作影音等功能,这个过程是实时的。

在选择一场电影观看后,仪表、中控、副驾三块屏幕可以同步播放一场电影,亲测不会卡顿。有意思的是,副驾屏可以独立账号独立声源,而且随车免费附赠了一个蓝牙耳机,连充电口都备好了,这一点感觉理想ONE可以学一下。

这套三联屏还有很多潜在功能可以完,首先是它已经植入了和手机的互联模块,如果车机连上手机的热点,就可以把手机信息投屏到车机上。手机和车机的互动是未来趋势,当然现在基于wifi的互联想象空间还比较有限,未来能够实现NFC或者系统层(例如鸿蒙OS),这个互动就更有趣了。

其次是车机屏的联动,现在只做了主控对副驾屏的控制和下发,未来在行车场景下,可能更多的是副驾屏对主控的控制和下发,例如副驾搜索导航,然后左滑推送到中控屏和仪表屏,基础逻辑已经跑通,这个功能的推送只是时间问题。

语言上零跑C11选择了科大讯飞3.5提供的TTS,这套语言发布已经比较早了,能够支持前排主副驾双音区的识别,识别率99%(讯飞后期产品会在这个版本上有提升),能够支持打断、可见即可说的功能,国内长安UNI-K、广汽埃安等多款车型都使用了飞鱼3.0,小鹏P7的语言也是使用了科大讯飞提供的TTS,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不过据零跑工程师介绍,零跑C11在语言上自研程度很高,最为核心的NLP(自然语言处理,相当于大脑的存储和计算逻辑)是由零跑自己的团队完成的,这涉及对语音输入的理解、上下文理解、知识图谱、文本分类、多模态交互逻辑等诸多基础能力。

而反应到产品的使用上,就是能否支持语义理解(我好热能对应上调节温度的操作),主动触达(例如堵车推送音乐等),语言搜索语言问答,多轮对话等等,总之就是反应在语言助手智商高低的能力,都是零跑自己的团队在做。

此外,还有一个小彩蛋,零跑工程师告诉我,零跑C11早期就开始同步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海外版也完成度很高了,语言助手找了赛轮斯做(Nuance汽车业务子公司)TTS,这款车型首先会上北欧市场,具体时间有待官宣。

用不了多久,北欧将汇聚一大批有实力的中国新能源企业。

除了这些常规的座舱功能,零跑还凭借大华在摄像头、图像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积累,做了座舱摄像头和车门FACE ID开门摄像头,车门的摄像头功能是扫码开车门,这个零跑S01都有,座舱的FACE ID能够实现自动登陆车机生态账户、座椅调整等。由于两块都是零跑自研,所以C11可以实现扫车门开车的同时,车辆就已经识别到了驾驶员账户身份,开始自动调整座椅、后视镜、登陆车机生态账号等,这种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是找不同供应商开发分别两块功能所无法实现的。

最后说说零跑C11的智能驾驶,硬件上三款车型是一摸一样的,这也意味着后期能实现的功能也是相同的,再次感叹技术平权的魅力。零跑C11装了一组2M像素的签署双目摄像头,这也意味着零跑会走视觉为主的双目立体感知方案,双目立体的难度比较高,但也逐步在成为主流选择,大疆车载和华为HI两大跨界巨头,也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双目立体方案。

零跑C11还搭配了一个前向77Hz的前向毫米波雷达做感知的补充,除此之外,车身还有4个环视摄像头、4个盲区摄像头(每侧两个正侧和侧后向),4个角向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C11目前没有搭载高精地图,但是已经预留了高精地图的存储空间,预计会在明年Q2上高精地图。

总体而言零跑C11的这套感知是全面的,如果能够把摄像头做成可替换升级8M像素,冗余会高一些。处理芯片上,零跑搭载了大华自研的凌志01智能驾驶芯片,能够实现行泊一体,单SoC算力4.2TOPS,两颗集成8.4TOPS ,可接入并处理12路摄像头信号。

软件层面零跑的研发会稍慢一些,交车时只能实现ACC,也就是所谓的L1级辅助驾驶,其他功能包括,窄道辅助、车到居中、自动变道、高速公路领航辅助这些L2辅助驾驶功能,要到Q2的OTA才能实现,整体在进度上滞后了蔚来、小鹏近2年的时间,零跑和大华的团队要加紧了。

此外,朱江民总此前宣布的消息称,2023年会发布一款带激光雷达的车型,并在2024年超越特斯拉。恰巧这次远征去深圳,我也拜访了零跑定点激光雷达的供应商速腾聚创(RoboSense),其国内首款过车规级的量产MEMS激光雷达M1(关于这款产品,后面我会再和大家详细聊聊),现在已经开始排产备货,首批搭载该产品的车型会在2022年与消费者见面,所以已经开始加速奔跑的零跑汽车,可以考虑让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进度再快一点了。

关于零跑C11这款车的配置,最后再说一个重磅的压轴功能,那就是高度软硬件解耦。不仅软件可以OTA,这款车的部分硬件也支持插拔升级,例如座舱芯片,虽然现在的功能8155完全撑得住,但后续有升级版本的芯片,车主也可以选择付费升级。由于这款车的高度自研,因此不排除在智能驾驶硬件上也会支持硬件升级,例如2M摄像头升8M,芯片2颗级联升级为4颗级联等。

价格疑云?零跑C11为什么这么便宜?

关于零跑C11的价格为什么这么低,一直是个迷,毕竟对消费者而言,如果一个产品卖的远低于市场价,大家都会担心其质量问题。贵了和便宜了,都会被人骂,例如很多人都觉得拼多多上全是假货。

正常盘一下零跑C11的成本,90度电池,按照每1kWh电池电池100美元的供货价计算,整包也要到6万人民币左右,烧钱的还包括高通的8155芯片、座椅、白车身等等,17.89万的价格着实是该装上大喇叭循环播放“亏本放血大甩卖”了。

实际上我认为零跑便宜的原因有三个。其中最重要的是需求上,零跑的处境,已经不允许零跑不这么压价买车了。20万以内的大众消费市场,对所有新能源车企而言还是蓝海,而30万以上的市场已经杀红了,说谁进谁死也毫不夸张。

大众消费市场规模更大,但同样也是恶狼环视,不仅有老牌车企熬了几年的纯电平台寻求在这个市场放量,还有小米、百度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蓄势待发,甚至更有收割完高端市场的蔚来汽车,也开始想办法向下扎根。

对零跑而言,有一款能打的产品在这个市场插上一面旗,比什么事都重要。这个市场最看中的产品特质就是“性价比”、“技术平权”,过去的技术平权是依靠技术规模化之后成本下探,然后再下放到下级市场,这是市场化的规则。

很显然零跑选择用成本控制能力和降低利润(不排除在烧钱补贴),强行改变了这种市场化的规则,自己承担高成本来搞技术平权,让曲线前移,从而占据市场地位,这种玩法某种意义上和互联网企业的补贴大战异曲同工。

依靠这两年的资本投资热潮,以及背靠安防巨头大华这样的先天优势,零跑账面上的钱足够零跑这也孤独一掷的赌法。

除了战略的需求之外。零跑C11能够这么便宜,背后的大华是真的默默承担了一切。大华和零跑是什么关系?我相信多数大华人和零跑人自己都说不清楚。在外界这是两家独立法人公司,即便是业务合作,双方也应该是走OEM和Tier 1的流程。

但实际上两家公司并没有分的这么清晰。零跑C11的成本控制,朱江明总给出的解释是全栈自研,成本可控。在零跑C11的发布会入口,整齐地展示了零跑全栈自研的成果,其中包括自研的三合一油冷电驱动、电芯集成到电池包的大模组集成方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含凌志01芯片计算域控制器、尾灯总成、座舱三联屏、车门蓝牙模组等等。

而更多无法展示的自研能力,也通过旁边的显示屏通过视频的形式在做展示,例如为电池包开发的BMS及云上BMS管理系统,下一代SiC碳化硅高功率电控单元,智能驾驶软件算法,智能座舱软件。

以上的每一项都需要需要一只研发团队来支持,可以举个对比的例子,同样以自研著称的小鹏汽车,小鹏不自研芯片、不自研传感器、不自研蓝牙模组这些,自研的比例低于零跑。支撑这样的研发规模,小鹏需要多少人?

答案是3000人,而面对日渐复杂的自动驾驶软件开发(更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小鹏今年年底要扩展到4500人,而这更多的是软件和测试团队。如果来类推和零跑研发触角深度类似的企业,我们可以看下华为车BU,这个数据是5000人,和零跑一样,做三电、传感器、计算芯片、软件服务。零跑研发团队公开信息是,计划2021年年底扩充至1500人。

这些数字是庞大的,老板的一句全栈自研,大家仿佛感受不大背后的分量,但转换成人力和人力成本,这个数据会非常惊人。自动驾驶可能是人类迄今想要解决的,最复杂的应用技术,每一项进步背后都需要数以千计的顶级大脑“级联”。

这还仅仅是盘了人,还可以算下研发支出,小鹏此前公布的2021年研发成本是预估8.6亿,而华为的研发成本是每年10个亿美元(不过华为是同步为多品牌开发,但即便分摊给每个车型项目,这个费用也是不菲的)。

零跑的全栈自研,成本是相当昂贵的,零跑C11的售价,则完全没有反映出这样的高研发成本,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研发成本一定程度转嫁给到了大华。两家公司虽然同一个老板,但依旧是不同的法人主体,以上仅为猜测,因为人力成本这件事,并没有这么直观体现在公司的财务数据上,因此通过大华股份2020年财报,也没有信息佐证。

不过,与大华公用研发,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均摊成本,例如凌志01芯片在安防领域应用,但整体占比不会太高。毕竟仅仅依靠零跑C11走量来均摊成本,以零跑C11的售价来看,整个周期会非常长,而依靠零跑的后续车型,以零跑目前的车型规划进度来看,也不太靠得住。

作为国内安防巨头,大华确实在IT硬件研发领域、图像深度学习领域有着成熟的研发资源,这样的资源能够帮助零跑更低成本的开发,有更大的底气将研发触角伸得更深入。

最后,零跑C11的成本控制还能用渠道来解释,做大众品牌市场,和做高端豪华电动市场,渠道的思路肯定不能一样。零跑做的就是尽可能降低渠道的成本,因此它不会有蔚来一样分布广泛的线下直营渠道,更不会有太多车主服务车主运营的支出。

零跑选择来加盟为主,直营为辅,而且直营的门店也是以实现销售目标为主,不会有过多城市生活空间这样的属性。零跑在二三线城市以城市合伙人的方式推渠道,比较好玩的是,湖州的蔚来车主俱乐部,代理了零跑汽车的销售渠道,这可能是蔚来自己都没想到的玩法吧。

渠道对蔚来等车型而言算得上重资产,但对于零跑而言则是低成本的。总结而言,零跑C11所处的时间,要求这款车必须是极致的性价比,要比真正的车圈小米来之前,打出“车圈小米”的招牌。其次零跑在结构设计上也尽可能使零跑C11低成本,为了零跑和大华都背负了非常大的压力,零跑C11必须大麦,成功抢滩插旗,否则倒下的不光是梭哈的零跑,还有可能会伤及自家亲兄弟。

零跑C11极致性价比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零跑C11如此高的性价比,如果哟20万预算买新能源车,确实可以闭眼入,甚至觉得比小鹏P7要香一些(如果零跑领航辅助功能不鸽的话),这次远征,我们的小伙伴已经且身感受过了,对于长途出行,NEDC续航600km以上的中型SUV,相对轿车而言,体验是更好的。

不过从目前零跑C11的信息来看,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风险。首先是电耗,零跑自研的电机目前还是采用油冷园线,效率上不算特别高,而且售价摆在这里,车身的尺寸摆在这里,并没有听说零跑在车身轻量化上做了什么动作,所以目测零跑C11这款车的能耗数据不会太好看。当然这个要等我们拿到实车后测给大家看了。

其次是各自研部件的可靠性风险,这些也是全栈自研的副作用。全栈自研意味着很多零部件是没有得到市场化验证,相较于供应商成熟的方案而言,可靠性必然是更低一些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概率问题,也有可能这些全栈自研的部件在可靠性上做得很好,这些也只能等产品大规模交付使用后才能得知。

回到标题,为什么是杀死那个威马

首先承认,这是有点标题党,但看到零跑C11这款车型的发布会,我脑海里想到的第一句话确实是,杀死那个威马,我来解释一下原因。

跑在头部的选手,自然可以齐头并进喊口号:我们是友商,一起把蛋糕做大,一起抢占燃油车市场。

但是喊这句话是要有门槛的,你必须是行业引领者,是开疆拓土的人。零跑并没有走在前面,零跑、哪吒、威马、爱驰等企业,被称之为“第二梯队”。一场晚宴总共就四五个名额,前三个已经淡定走进去坐下了,后面的七八个小伙伴,面临的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

在有限的时间窗口,能够解释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这是活下去的唯一条件。仿佛第二梯队的玩家,在打一个新的市场,实际上这只是一场生存游戏,倒数一段数字之后大家藏起来,而这个空间里只有一个容纳一人的柜子。

所以,零跑C11要杀死的不光是标题里的威马,还是柜子外的每一个玩家。零跑已经放出大招C11,其他伙计们也该掂量一下自己在花钱研发、营销的那款产品,真的能打么?该实事求是卷起来了。

 

Comments are closed.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9402号
沪ICP备2021023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