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双辉
成立近十年来,经历了野蛮生长的滴滴,终于完成了上市的梦想,但是真正的劫难却从IPO之后才刚刚开始。
整个7月,滴滴都焦头烂额。
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一周后“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被曝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而集体下架。7月16日,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随后滴滴开始了被传谣和辟谣的过程。外媒先后曝出滴滴要私有化、交出数据管理权、管理层变动等传闻,都被滴滴辟谣了。
但是股价的下跌却是实打实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滴滴的股价已经从上市时的14美元跌到了最低7.16美元,暴跌近45%。
如今,曾被视为多元化业务拓展重头戏的海外业务,也被打上了问号。
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因为外界对于滴滴如何处理乘客数据感到担忧,滴滴已经暂停了在英国和欧洲的扩张计划。而根据《每日电讯报》的报道,欧洲扩张计划至少暂停一年。
据悉,滴滴正在与欧洲业务团队进行协商,重新分配岗位,或是商讨裁员方案。
对此,滴滴没有给出正面回应,称“滴滴已经在英国建立了一个国际人才中心,除此之外,任何关于公司的人事事宜都严格保密。”同时强调滴滴将继续探索更多的新市场。
2018年以来,滴滴开始加速发展国际化,先后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巴拿马、澳大利亚、日本等市场开展出行、外卖和同城配送等业务。
2020年初,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提出了集团的“0188”未来三年增长战略,即零重大安全事故,三年內实现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月活跃用户超过8亿。
当时程维特别提到了,国际化业务的全线推进是实现三年目标的关键。
去年滴滴开始在俄罗斯提供打车服务,首次直接进军欧洲市场。今年2月,还曾有报道称滴滴考虑今年上半年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市场推出服务,还成立了专门负责欧洲业务的团队。
但是随后的故事走向没有如滴滴所愿。
眼下,滴滴手中掌握的大数据正在变得烫手,不仅在国内面临严格的数据隐私审查,在欧洲同样如此。
所以对于滴滴来说,在欧洲市场进行扩张一方面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开拓新市场要花费很大的营销成本,目前来看十分不划算,投入产出比太低,从不盈利的国际市场退出显得更加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