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忠朝
在电动化的进程中,丰田给人的感觉总是慢人一步,其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车型,广汽丰田C-HR EV今日才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22.58万-24.98万元。
先来看看新车基本信息:
C-HR EV搭载一台功率150kW(204Ps),最大扭矩300Nm的电动机,匹配54.3kWh的三元锂电池,NEDC续航400km,快充50分钟电量可从0%充至75%。
新车相比燃油版车型在外观细节方面有所调整,前脸进气格栅采用了封闭式设计,并配备了EV专属标识,尾部取消排气管设计,轮毂采用全新样式的低风阻双色轮圈。
此外由于底部有电池包的原因,车身高度相比燃油版增加了10mm,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405mm/1795mm/1575mm,轴距2640mm。
从价格来看,C-HR EV的直接竞争对手应该是广本VE-1、奥迪Q2L等合资纯电小型SUV,以及威马EX5、小鹏G3等自主紧凑型SUV。
但是从续航和能耗来看,C-HR EV并没有明显优势,除了奥迪Q2L外,同样是50kWh左右的电池包,其他几款车型的NEDC续航也都达到了400km。
而好成绩应该是什么水平呢?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电池容量52kWh,工信部续航445km。
所以C-HR EV的能耗成绩只能说是主流水平,没有做到丰田在燃油车领域的极致低能耗表现。
而能耗的背后,是BMS电控水平的反映,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技术实力。
要知道,目前丰田是全球唯一拥有包含HEV、PHEV、FCEV、EV技术在内的电动化产品开发的汽车企业,而且前三个领域都做得非常出色。
难道丰田在纯电方面已经无法延续其在燃油技术领域的神话了?
当然不是,C-HR EV虽然性能参数不是最出色的,但不可否认它在其他方面的优势。
我认为C-HR EV的最大优势有两点:基于TNGA架构下的安全和驾驶乐趣。
首先是大家最关心的安全问题,电动车连特斯拉都不可避免的出现过电池自燃事故,那么丰田能做到更好吗?
可以肯定的是,丰田的电池性能不激进,但一定稳定。
丰田在技术领域一直是很保守的,如果不是非常成熟,是不会应用于市场的。例如当年的如涡轮增压发动机,大众、宝马、奔驰等车企量产5年后,丰田才推出首款8AR-FTS发动机。
而如今丰田敢于在全球推出纯电车型,想必安全性稳定性都是经过验证的。C-HR EV敢提供8年或20万公里三电系统保修也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可以再给大家一个参考,丰田E进擎(EV)技术是基于其在HEV领域多年经验开发的,而丰田HEV车型至今累计售出1500多万辆,也没有过自燃事故报道,其电池安全性可见一斑。
据我所知,丰田C-HR EV在电池包设计上与其他车型也有一些不同,主要有3点:
1.高压保护。通过将高电压回路设置在电池包中央,并用冷风管把电池包内部包围起来的构造形成缓冲区来保护电池单体和高压回路;
2.防锈防水防尘。电池包用胶条密封,兼顾防水和防尘作用。同时,电池包底部采用钢托盘并做了2倍于常规厚度的涂层,提高了防锈性能;
3.多重监控,对于电池包内的各种零件,配置了能够对必要部分进行多重检测的感应器,在有异常发生时,可以适时进行提醒或控制。
另外C-HR车型的安全配置向来是高于同级车型的,例如10安全气囊、辅助驾驶系统、TPWS胎压监测系统、PKSA全方位泊车雷达(共8个探头)等,这些也是它溢价的根源之一。
C-HR EV的驾驶乐趣应该会超越其燃油版车型
C-HR自研发之初就是以满足消费者驾驶乐趣为目的的,从市场反映来看燃油版C-HR的驾控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而C-HR电动版的驾驶乐趣可能更高,原因在于车身上的两大升级:一是将电池包设计成车身骨架的一部分,整车刚性提升20%;二是电池包设计在车身底部,整车重心降低14%。
加上在悬架方面也做了针对性调校,所以C-HR EV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会进一步提升。
所以综合来看,丰田C-HR EV对比自主或合资竞品依然有一定的优势,懂车的人自然知道它的好。
但是说实话,花20多万元买这么一款小型SUV,很多人应该是不愿意的,因为再加几万块钱就可以买特斯拉model 3了,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