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全球最严的国六,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0

为改善生存环境,国家一直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大力度,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从源头控制机动车对大气的污染。7月1日,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均已开始实施国六标准。相较之前的国五,国六在多项污染限值方面更加严格,特别是有害气体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质量(PM)排放限值和国五相比分别加严了77%和67%,甚至比欧六标准更高,可称为全球范围内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

国五到国六标准的切换,对车企来说是一次技术大考,只有实力强劲且具有前瞻性的车企才会显得信心十足。在众多车企中,上汽荣威背靠上汽,具有扎实的技术储备,并参与了国六标准的规则制定,灵活地将先进技术应用到新品开发中,迅速跳过国六A直接一步到位完成全系车型切换国六B的工作,成为首个在售车系全覆盖国六B标准的品牌,充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践行社会责任。

对于用户而言,国五切换国六他们关注的点主要集中在用车体验和使用成本上。在用车体验上,消费者想知道如何分辨国五车和国六车?当前在三四线城市国五还能上牌,有必要买国六吗?国五车和国六车的配置有差别吗?买国六车会不会更贵、使用成本也更高?在技术层面,消费者更多考虑的是国五和国六的发动机有什么区别?国六的动力会不会不够?百公里加速会不会更慢?油耗会不会更高了?针对这些问题,上汽荣威一一给出了解答。

2019年7月31日,上汽荣威”真国六,真芯动——上汽荣威蓝芯技术真国六体验之旅”成功举行,活动邀请行业多家权威媒体参观了上汽的整车排放试验室和零部件展示区,以场景化参观、讲解、专访等形式亲身验证了上汽荣威一步到位切换真国六背后的技术实力。

在参观整车实验室的过程中,整车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呈现了一组实验结果,在两套排放设备下分别放了国五车的排放滤纸和国六车的排放滤纸,经过实测,国五的那张滤纸呈现黑色,而国六的滤纸仍是白色。通过直观的”黑白对比”,上汽荣威真国六的清洁环保效能一目了然。另外,针对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媒体与上汽技术中心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龚伟国谈到:荣威旗下全系产品已经一步到位完成全系车型切换国六B的工作,其发动机采用稳定控制策略,实现了精准控制,不仅大幅减排,达到真国六排放标准,更进一步做到了省油、健康、环保,为用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国六购车选择。

以下为问答实录: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们是关注上汽的一家媒体,想问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上汽荣威为什么能很快的从国五切换到国六,并且全系车型这么快实现国六的上市,还有除了刚才提到的研发前置因素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让我们有这么高的效率,以及我们研发前置有没有碰到一些比较特别的困难?第二个方面是,国六产品的成本包括从研发到落地大概多了多少,这些成本是怎样去消化的,还有国六车型的终端价格并没有大幅度上升,这是怎么做到的?

龚伟国:像我们上汽的自主品牌技术必须自己开发,不像有些合资品牌可以背靠着国外总部的大树。虽然我国现在的汽车排放标准比欧洲严,但是处理方法是差不多的,我们可能在成本上要多花一点钱。合资品牌比较好做,比我们好做,因为他们经历了欧六排放标准的阶段,他们这些技术运用得比我们早。我们比较难做,国六技术没有经历过,而且这些技术不完全是在供应商那里,许多技术在整车厂手里,所以就比较麻烦。比如在后处理系统上做个GPF(汽油机颗粒捕集器),需要提前规划、预研。我国国六法规也讨论很长时间了,我们是制定标准的参与单位,因此上汽很早就进行规划了,比如针对发动机本身,还有研究后处理系统,大概花了两年,跑高原跑高温工况来检测,研究应该做什么样的系统,前置还是后置,多少距离,配比的情况如何。而且,在不同的工况,工控也不一样。

我们还与一些国内生产催化剂的公司进行合作,因为反应机理我们不是内行。大家都拿出钱来专门搞这个课题研究,使我们的技术能符合要求,比如后处理部件不要老化得太快等等。我们大概在后处理技术上花了将近两年时间,全国各地跑,仇总是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兼动力驱动控制及软件工程部总监,我们通过软硬件配合,通过试验,掌握了国六后处理技术,所以这个技术就是通过前期规划、准备研发,国六产品才能得以快速切换,当然也需要领导的支持。

第二个问题关于成本,媒体老师们的敏感性可能比我们强,前段时间好多车厂都在打折卖国五车,本来国五车不是这个售价,但是7月1日以后,在许多地方不能上牌了,为了清库存,所以众多车厂都在促销,我们荣威和名爵也在促销。我们的国六车成本没大幅增加,能跟我们以前国五车价格差不多,是因为我们在这几个地方做了工作:第一个是我们的自主开发,因为如果把技术开发交给其他公司做的话,议价能力是很低的,比如开发发动机,让某个公司来进行开发,他可能会说用指定部件开发,那车厂的议价能力就很低,所以开发必须自己做。在开发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环节调试,通过我们自身开发加上商务手段来控制成本,而且用的也是大牌部件,其他环节的成本都可以通过自己控制加以消化。第二个,我最早在大众,后来进了通用,合资企业都有一个盈利的最低要求。我们实事求是讲,自主品牌的盈利标准是比较低的,广大客户对车价是很敏感的,整车厂压力很大,当然我们也将压力传递给供应商,市场经济嘛。供应商为了生存,也会做出部分让利,这对客户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不能因此就只做低品质低质量的东西,这样将来市场会拒绝你的,还是要通过自主研发能力,想办法控制品质,品质是最重要的,然后再控制成本。

维护保养方面,国六标准实施之后之后我们增加了很多技术规范和部件,都是原来没有的,比如现在排放耐久极限测试要突破16万公里,说明不是光GPF排放达标就行了,整个车子、整个系统都要在排放规范上达标。我们的开发有一整套流程,比如GVDP和GPDP,这个跟合资品牌差不多,等同30万公里的耐久等级,各种各样的性能达标,然后根据国六还增加了一些内容。实事求是说,元器件增加了,考核测试规范也加强了,零部件增加了,比如传感器,多一个零部件就多一点可能会坏的概率,但在严格的开发质量保证的体系下,按规范做下来,质量能满足客户的要求,维修成本、运行成本也没什么增加。像我们的车子维修就不复杂,现在我感到维修保养的成本越来越低。

记者:请问龚总,首批荣威国六车型的用户已经开了一段时间了,目前用户的使用反馈如何?我们后期会不会根据这个反馈进行一些动力系统的调整?

龚伟国:国六车型上市之后,我们非常关注,目前为止,我们还没听到有用户反映什么不良情况。同时,我自己上网了解情况,看到网上用户对国六车型也没什么意见。大部分帖子都是用户普遍关心的产品点,比如国六车型切换后油耗会不会升高,动力性能会不会变差,其他并没什么针对性的质量问题。当然,我也很关心自己造的车,目前我们没有听说过发动机问题。

我们一直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密切跟踪市场的反馈信息。目前为止,我们国六车型卖了一个月,用户拿到车以后,我们收集到的质量方面反馈还没有涉及到国六发动机的。

记者:各位领导好。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还没有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国五的车占市场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对于这部分消费者来说,他们有必要买国六车型吗?除了刚才仇总说的健康、环保方面,买国六车型还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

龚伟国:我可以这样说,有些汽车厂我不太了解,有些汽车厂还不能完全切换国六,只是部分切换了国六。我们上汽集团是行业知名企业,技术跟踪得比较早,所以我们做了完全的切换。我们国五车的库存基本都清光了,国五车也不造了,而且不光是作为主战场的一线二线城市要切换国六,三四线城市我们也在推广国六车型,因为你不可能永久地生产国五,到全国实施国六法规后,国五车就不能生产了。

我们国六车的价格和以前的国五版基本是一样的,国五车前段时间要清掉库存,用的是促销价。而且我刚才讲了,国五的车子跟国六的车子如果价格差不多的话,国六车是更好的选择,油耗又省,质量也不错,技术又好,健康、安全、环保,这个是趋势。买了国五车的人以后怎么办?这种情况一代代的代际差永远会存在,就像以前我们国二的时候有国一,国三的时候有国二。现在国五车可以跑,但是总归老一代比新一代要强制报废得早,像国二的车子前年就强制报废了。有些汽车厂如果还在生产国五车,我估计它以后会没办法生存,而且它本身可能生产的发动机也比较老。做国六车不是搞一个后处理就可以解决的,国六技术成本很高,还要把排放处理干净。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把发动机本身做好,燃烧要做得充分,烧得要干净,还要确保这套动力总成的表现好。有些汽车厂更新换代没这么快,所以生产的还是老机型,像1.8T发动机之类的。

以前的考试比较简单,现在考试严了,有这种感觉的不光是中国老百姓,欧美国家也是这样感觉的。WLTC(全球统一轻型汽车测试规程)是他们先讲的,要模拟老百姓开车的实际工况来检测,所以中国老百姓的车,标准其实跟欧美老百姓的一样。就像以前考试一百分可以过,现在要一百二十分才可以过,如果车企本身不努力学习,机器做得不好,那肯定是比较难过的。

在还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城市,如果既有国五车又有国六车,这两个车价格还差不多,老百姓肯定愿意买国六的车,从使用年限与二手车保值率上,对于想买车的朋友们来说,国五车和国六车的差距确实不小。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想问龚总一个政策性的问题,今年双积分政策工信部征求意见说要我们做低油耗车型,以前我们油耗高可能要拿一部分新能源车抵消积分,对于低油耗车型,现在上汽集团有没有做这方面的一些储备?

龚伟国:新能源是个方向,传统燃油车也要搞节油。行业里在讨论,如果传统燃油车油耗降低效果显著,可以给奖励,这也是督促车企在产品开发上尽快升级换代。

上汽有一个前期工程部专门研究技术,现在我想稍微透露透露。我们第四代动力总成中有一个指标,要在开发新产品时实施。大家知道丰田发动机的最大热效率达到了41%,我们要做到40%。它的41%是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我们要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上实现,难度更大。为此,我们正在做技术研究储备。仇总刚才提到可变压缩比,现在好多部件都可变,比如Miller循环,压缩比提升到了11.5-12.5,以前都是8、9、10。前段时间我们刚跑完预研项目的耐久测试,稀薄燃烧我们也正在做,这些技术都可以把传统发动机的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现在市面上比较好的发动机热效率大概在38%左右,上次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报道的是有车企在未来的目标是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0%,现在的目标是38%。我们全新蓝芯SGE PLUS 1.5T发动机的热效率早就达到38%了。到2022年,我们的下一代发动机热效率要做到40%,现在我们已经做到行业领先了。我们在抓新能源发展的同时,在传统动力方面也不断研发新技术,并把技术转化到产品上面,不断提升热效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记者:还有个问题问下仇总,从技术角度来说是出于什么因素做颗粒捕捉器的?

仇杰:直喷发动机有的加GPF,有的不加GPF,这要看车企的实力。现在好多国内厂商还不一定使用350bar汽车缸内直喷燃油系统,那后处理的要求就高了。GPF是个选择,如果使用350bar系统,发动机开发包括燃烧开发、发动机控制(软件+标定)做得好,可以不加GPF,这要看车企的能力。另外,车重、滑行阻力大,后处理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也很关键。许多自主品牌车比较大,比较重,在后处理系统的开发压力就比较大。

通过此次活动,上汽强大的硬件设施投入、先进的动力总成技术、严谨的研发精神深入人心,未来,上汽荣威也将一如既往秉持高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法规政策,为消费者带来更高效省油、环保健康的优质出行工具。

Comments are closed.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9402号
沪ICP备2021023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