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读者后台给我留言,说能不能不要总是谈新造车和纯电动车了,太虚,还是多聊聊靠谱的燃油车吧。
说实话,参加了无数场新造车企业的发布会,看了无数的PPT和概念车(当然也有一两台量产车)之后,我自己也审美疲劳了。
不过昨天,李想创立的车和家发布了第一款产品理想智造ONE之后,我终于见到了一款完全不同的电动车。
能充电能加油,只有一款顶配可选
这是一款“增程式的智能电动中大型SUV”,不是其他90%的新造车企业推的纯电动车。
——我是一条分隔符:增程电动车究竟是个啥?——
汽车其实大致就分这么六类,要么油驱动,要么电驱动,要么油和电一起驱动。
增程电动车还是靠电动机驱动,只不过这个电来自两部分:靠充电的电池组和靠烧油的增程发电机。简单理解一下这就是一台多背了一块儿充电宝的电动汽车。
运行起来之后,电池有电先用电池的,电池电不够的时候烧油的增程器开始发电。如果你充电方便可以每天充,那就相当于一个纯电动车,如果你很难充到电,只加油也行,但是又比燃油车更省油。
——分隔符结束——
为什么我感觉理想智造ONE很像苹果呢?首先不是外形,这个车外形其实特别中规中矩,一不炫二不酷,就是敦实厚重的大SUV。
我说它像苹果,是因为它的产品理念。它就针对家庭用车,只有一个顶配版本,只卖一个价格,所有智能和安全配置都是标配(包括L2级驾驶辅助系统),你唯一能自己选的就是六座or七座以及车身颜色。
所以李想的玩法很像乔布斯,包括他整场发布会给我的感觉也是如此:我知道你们要什么,我给你们设计的,就是你能买到的最好的电动车。
那他都为我们准备好了什么呢?
性能参数:
短途:40.5kWh的电池组,可以提供180km续航,快充慢充都支持,快充30分钟充满80%,慢充6小时充满。
长途:加一次油,增程发电系统可实现520km续航。
所以综合起来满电满油的情况下一次续航可达到700km。
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240kW,最大扭矩530N·m,百公里加速6.5s,和宝马X5、奔驰GLE、奥迪Q7一个水平。
配置:
简单来说你能想到的配置它都有了,说点你想不到的吧。
L2级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全自动泊车、自动紧急制动、道路自动保持、车道偏离预警、转向灯控制变道。
四屏交互:仪表屏、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和车辆控制屏互相独立,也可以联动,比如副驾屏看到想去的餐厅,直接把信息“甩”到中控屏导航过去。
双芯片双系统:中控屏与副驾屏由高通骁龙820A芯片和Android Automotive系统驱动;仪表屏和车辆控制屏由德州仪器J6芯片和Linux系统驱动。
智能语音:全车任何位置都可以语音操控,语音是小米的小爱同学提供的。
哦当然,OTA在线升级肯定有啦。
售价和交付:
补贴前售价40万元以内,明年4月上海车展开始预订,明年四季度开始交付。
关于这款车的信息就介绍到这,但是你们看到这肯定和我一样也还有很多疑问,下面就奉上我们和李想的十问十答。
Q1:昨天发布会也没有明星啥的,连主持人都没请,办完了啥效果啊?
李想:昨天晚上我们同事接订单都接到手软了……
其实现在还没启动预订呢,毕竟离交付还有很长周期,所以目前就是我们内部同事接到很多意向的订单,还有同事失联了十几年的朋友找过来想订车的。
订单数就不透露了,但是量很可观。
Q2:按照你说的增程电动车简直就是完美无瑕了,为啥人家丰田大众啥的不去弄呢?都不如你啊?
李想:当初选择增程电动车,就是因为它确实比纯电动和纯燃油的车体验都好。它当然不是完美的,也有自己的弱势。
比如百公里加速不如特斯拉Model X那么快,高速油耗比宝马X5高,但是看你怎么取舍了,整体上这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主流车企为什么不大力去做增程式?很简单啊,难道纯电动他们认真去做了吗?也没有啊。
Q3:你这个车和插电式混动一样,在北京都上不了电动车牌照,能有市场么?
李想:北京是上不了电动车牌照,可是其他限牌城市都可以啊。而且就算在北京,我考虑的也不只是电动车用户。
我们90%的用户是换车用户,因为它是一款家庭用车,所以我们在意的是北京600多万存量用户的需求。再说北京电动车牌都排到2023年以后了,也不用想了。
Q4:人家新造车发布会说自动驾驶都是L4级、L5级了,你这才L2级啊,落不落后?
李想:是,所有车企都在提L4,可是请问,哪个厂家把L2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变成全系标配了呢?没有,甚至大部分连选装都不提供。
尽管大家这么多年都在说自动驾驶是趋势,可是大部分就交给第三方外包了,真正认真自己研发的有几家?我们的自动驾驶肯定是不能外包的,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Q5:你40个月就搞出来一款车,人家产品规划都密密麻麻一整页呢。
李想:我们的产品不会很多,十年内我就做两款产品,除了今天的理想智造ONE这款增程电动SUV,2021年还会有纯电动的轿车。
我们就把这两款产品不断进化、不断升级和完善就够了。
Q6:你这个车配置要真有说的这么丰富,才卖不到40万,能赚钱么?
李想:其实一个车的成本不只是物料成本,它是一个整体的商业效率问题。而且也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新品牌造车成本一定会比传统车企高。我们的体系架构更扁平,省去了很多中间成本。
目前来看一年卖出5万辆车的时候我们就能达到盈亏平衡了。长远来说我的利润率目标是25%,当然初期肯定做不到。
Q7:人家新造车都号称不靠卖车赚钱,靠服务,你靠啥?
李想:我们的商业模式其实非常传统,比传统车企还传统,我不靠售后赚钱,售后盈亏平衡就够了,也不靠车上增值服务赚钱。
我们就靠卖车挣钱,挣得明明白白。
Q8:你们生产资质都没有,也不提找谁代工,咋生产?
李想:我们自建的工厂四大工艺都准备好了,一切就绪,明年年初就可以投产,还预留了三个季度的爬坡周期,这也是看了别的企业走过的坑。
生产资质肯定可以解决,具体哪种方式现在不便透露,但是百分百不会代工。
Q9:人家都玩命融资等着上市,你们怎么不爱提融资啊?家里有矿啊?
李想:(编者注:车和家前期两轮融资总额57.77亿元)我当初做汽车之家的时候就这样,不会动不动融资,第一次融资就是我们IPO的时候。
车和家也是这样,我们是用钱效率很高的企业,目前现金储备也很好,不需要融资。而且就算融资也不会天天对外讲,没什么意义。
Q10:你之前说新造车企业最大的对手是苹果?它也没造车啊。
李想:暂时没有,但是苹果没有理由不造车,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比如电池技术的突破。长远来看它肯定会做的,不然没办法支持庞大的市值和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