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SUV火得不要不要的,可是北京车展前后却有一大堆车企狂推B级车。
文 ▍砂糖兔
在SUV不断挤占轿车市场的今天,却有一批车企选择在北京车展前后推出自己的高级轿车,比如东风雪铁龙的C6、上汽通用别克的新君越、一汽-大众的新迈腾等等。
在4月20日《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6中国市场高级轿车发展方向与趋势”论坛上,汽车企业的代表和行业学者们凑在一起,讨论了一下这种现象背后的意义。
没有坏的市场,只有不合适的产品
自2015年起,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急刹车”,大家都开始说微增长将成为未来中国车市一种新常态。
但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车市距离微增长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来8-10年内乘用车市场还会保持一个中速增长。
“中速增长的速度大致相当于GDP的1.3倍到1倍,近期大概是1.3倍,如果GDP年均增长6.5%,乘用车在最近三四年之内就是8.5%左右,再远一点跟GDP将来是同速的。”
抛开整个市场环境,以SUV和MPV为代表的多功能乘用车的增速远远高于乘用车的总体增速,而轿车的需求则不断缩小,特别是B级轿车市场增长乏力。
一方面消费者更愿意选择配置丰富的SUV车型,另一方面豪华车不断通过官降、推出入门级车型等方式,抢夺原本B级轿车的核心消费者。
不过徐长明对于这个细分市场的未来前景依然乐观,“主要是我们国家在发生消费升级,人均GDP水平还在提高,而且中国人对高端品的偏好非常强,第三点就是千人汽车保有量还在提高。”
既然整个市场依然“有的可挖”,那么对于车企来说,未来的机遇又在哪里呢?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张志勇认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同质化逐渐转向差异化,一句话来说就是没有坏的市场,只有不合适的产品。”
未来的汽车发展整体方向将以家庭化、个性化、时尚化、智能化为主,因此各细分市场的主体则需要结合品牌定位、目标人群等,在整体方向之下通过产品进一步细分市场。
随着消费者用车需求的不断升级与多元化,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级别的舒适驾驶体验,传统B级车由于配置和设计的局限性,不能完足满足消费者的用车需求,B+级细分市场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如何抓住年轻族群打差异化牌
平安信德首席专家边建平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现在整个中型车在销车型60款,2015年销售了206万辆,而在这里面月均销量超过8000辆的有12辆,占整个在销车型的20%,但他们总共卖了147万辆,占整个销量的71.55%。
“20%的车占了7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48辆车却拥挤在那个可怜的50万辆多一点的市场空间里边,去吃残羹剩饭,这就是现在的状态。”
作为这个细分市场的主力车型,一汽-大众迈腾即将迎来全新一代迈腾。一汽-大众市场公关总监李鹏程表示,上一代迈腾的用户以35岁以上的老板、创业者居多,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今迈腾的目标用户已经越来越年轻。
“他们的工作可能是追求激情,追求创业,追求创新,对于科技的产品非常感兴趣。”
上汽通用企业传播及媒体关系经理刘葳漪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她表示通过前期调研显示,别克的潜在车主对科技和互联网的追求更加强烈,而这也是全新君越最重视的两个领域。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彰显自己个性的一面,有对自我价值观的认同,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他可能不愿意去买一台街车,而希望这款车能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有品位。”在东风雪铁龙市场部部长孙亦文看来,这一点恰恰是他们推出全新C6的机会。
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如何争夺更多的消费者,获得他们的认同,考验的除了品牌力,还有营销功力,可以想见接下来B级车市场将有一场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