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看激光雷达数量了,车企堆料有了新战场

0

尚界H5作为鸿蒙家族唯一一款不到20万就能拿下满血华为辅助驾驶的车型,在国庆期间又迎来一波热销:周销量达到了5500台。

在过去,十几万就能够实现全域领航辅助驾驶的车型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该价格段的车型通常不搭载激光雷达,而绝大部分国内厂商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都需要这颗传感器。

所以走视觉路线还能够实现全域领航辅助的小鹏MONA M03在今年年初火了一把,因为这个价位段的用户选择并不多。

而现在,国内厂商选择了硬件加码,不仅增加了像尚界H5、领克07EM-P这样十几万价位也能实现优秀全域领航辅助体验的车型,中高端车型也通过迭代更强的硬件架构来实现更好的辅助驾驶体验。

接下来,给大家展示热门品牌迭代后的辅助驾驶硬件架构,一张图,让你看懂谁是国产辅助驾驶“堆料王”。

在毫米波一列,未标注“(4D)”的即为传统3D毫米波雷达。

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厂商开始将4D毫米波雷达装上车。

传统毫米波雷达可以测算出目标物的距离、水平方位以及径向速度,但问题在于它无法识别高度信息,天桥和地面对它来说基本差不多。

而4D毫米波雷达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高度信息,它几乎可以通过更密集的点云直接还原环境。

有了高度信息,车辆可以更准确的分辨障碍物的类别,减少误触发或漏检的概率。

同时,由于毫米波雷达使用电磁波勘测的工作原理,让4D毫米波雷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穿透雨、雾、尘,成为了辅助驾驶系统面对恶劣天气时一道重要的防线。

卷硬件数字也在辅助驾驶领域中愈发流行。

尤其是华为系车型,不论品牌,前向激光雷达全上192线规格,3颗4D毫米波雷达起的搭配更是慷慨。

仰望作为高端品牌,车型标配3颗激光雷达,综合传感器数量超过30颗。

在这张图表中,领克双子星的硬件配置相对来说较为普通,但考虑到车型价位以及新版相较于旧版的升级,这两款车还是相当值得上榜的。

对于同品牌中不同定位的车型,厂商们赋予了不一样的配置。

最明显的仍然是华为系,单激光雷达到4颗激光雷达,3颗4D毫米波到5颗4D毫米波,组合应有尽有。

极氪9X还推出了目前已经上线的千里浩瀚H7版本以及仍是期货的千里浩瀚H9版本,其中极氪9X H9版本的硬件架构从数量和种类上来说,都在本次榜单中最为高配。

硬件数量,是我们选智能车时最基础的一种参考数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我们判断它的辅助驾驶能力。

但辅助驾驶功能的实际水平,还得结合软件能力,无法用数量排名。

好消息是,国产厂商挖掘硬件的能力越来越强,在我们的实际测试中,很多硬件都证明了它并不是摆设。

比如华为系车型安装的4D毫米波雷达,带来了“负向障碍物识别”的能力。

当我们驾驶问界M9在后方有负向沟渠的场景中倒车时,问界M9会稳定识别并触发AEB刹停车辆。

多传感器分布也让车辆实现了全方位感知,比如在最近一次体验极氪9X H7版本时,就能发现它在面对侧方两轮车等障碍物时避让更灵敏,辅助驾驶体验更安心。

写在最后

“堆料”为国产辅助驾驶摁下了加速键,头部厂商通过规模化应用,拉低了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等昔日“奢侈品”的成本,让智能驾驶的“技术平权”之路越来越顺畅。

那么屏幕前的你们,硬件数量对你们选车的影响有多大呢?欢迎评论区交流。

 

Comments are closed.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9402号
沪ICP备2021023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