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对标传统超豪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有对标保时捷的,有对标法拉利的,但是一上来就对标布加迪的,2025年之前还真没见过。
现在有了,那就是追觅汽车。
8月28日,追觅科技宣布跨界造车,作为从智能扫地机器人跨界转行过来的造车新势力。
追觅汽车出人意料地直接把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了布加迪威龙,并预计于2027年推出。
在追觅科技官宣跨界造车两周左右,追觅汽车就已完成首轮融资。
与此同时,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则携团队赴德国,为追觅汽车进行工厂选址。
其德国工厂的选址位置,正毗邻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所在地,新工厂面积据称是特斯拉柏林工厂的1.2倍。
高调程度可见一斑。
这两天追觅汽车的官方微博也开通了,陆续释放的一些产品信息还挺有意思。
比如追觅首条官微的内容就很有话题性,抛开这个概念图中形似布加迪的产品造型不说,对开式双蝴蝶门的造型,在目前量产车中也还从来没有见到过。
领克此前倒是发布过一款采用此类设计的The next day概念车,但也只是概念车而已。
领克The Next Day概念车
与概念图相比起来,追觅在首条官微内容中释放的产品信息也挺有料。
2000MPa航天级热气胀钢、隐藏式双B柱、扭转刚度>45000Nm/deg等等,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上这些参数都算得上是一流水准。
比如隐藏式双B柱,目前量产的新能源产品中似乎只有极氪MIX采用了这类设计。
极氪MIX采用这个设计是为了上下车空间的最大化,B柱实际是分别位于前后车门对开的位置,隐藏在了车门内部。
对开门设计对车辆侧碰的挑战更高,追觅汽车在这里和极氪一样也是采用了2000MPa热气胀钢。
“热气胀钢”听起来陌生,实际也是热成型钢工艺的一种,优点是方便做更复杂材料造型,能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体积更小,更方便嵌入AB柱内部,小米YU7上也有这个技术,而且是2200Mpa采用热气胀工艺的超强钢。
而与对开式双蝴蝶门、隐藏式双B柱、2000MPa航天级热气胀钢这些亮眼参数相比,唯一不太符合超豪华定位的指标,是“扭转刚度>45000Nm/deg”。
车身扭转刚度关乎车辆安全、性能以及NVH表现等等,在目前新能源汽车产品中,稍偏性能取向的产品车身扭转刚度基本都大于这个参数。
比如小米YU7车身扭转刚度是47610Nm/deg,ID.7 VIZZION也可做到46100Nm/deg。
不过追觅汽车给的是一个模糊的“>”符号,不知道后续会不会给出一个让人惊叹的具体数字。
与这些具体数据相比,追觅汽车首条微博内容提到的“无序对开系统”则更引人遐想。
我能想象到的,或许是类似高合HiPhi X上那套无比复杂的对开门+展翼门的玩法。
不过追觅汽车这个概念图很明显是个轿跑,所以我很期待怎么在这个车型上实现这个设计。
而与第一条内容相比,第二条官微贴出的数据则更为“极限”。
我们摘取几个常规的指标出来,比如零百加速小于1.8s、极限风阻系数0.185、轮端扭矩近23000牛米。
这三个指标中每一项在目前新能源量产车中都是顶尖,确实能达到对标布加迪的水平。
比如零百加速小于1.8s,此前我们做过一个《零百最快新能源车排行榜》,我们在这里也附上最新版。
如果追觅汽车这个零百加速性能量产之后不缩水,那么追觅汽车首款产品将成为目前零百最快的新能源车。
其实抛开新能源的定语,“零百加速小于1.8s”这个指标在所有量产车中也是最快的。
毕竟去年布加迪发布的新旗舰车型布加迪Tourbillon,由自然吸气V16发动机与三电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0-100km/h加速时间也得2.1s。
零百加速这么快,追觅首台车性能得有多强?
那就得来看追觅汽车这个轮端扭矩近23000牛米的恐怖数据,我列两组数据供大家参考:
特斯拉Model S P100D轮端扭矩10430牛米;
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轮端扭矩18000牛米;
布加迪Tourbillon
轮端扭矩是指电机或发动机经过各级减速器传递到轮胎上的数据,通过轮上扭矩可以大致推算电机或发动机的峰值扭矩。
燃油车因为存在多级减速器,包括硬派越野车因为分动箱存在计算比较繁琐,但电动车的大致计算方式很简单:轮上扭矩/减速器速比=电机总扭矩。
如果以差不多9.5:1的减速比计算,追觅汽车首款产品电机总扭矩大约是2421牛米。
这个数据比零百加速小于1.8s还要牛。
小米SU7 Ultra
因为搭载V16发动机与三电机的布加迪Tourbillon系统最大扭矩才约2300 牛米,而三电机的小米SU7 Ultra电机总扭矩1770牛米,四电机的仰望U9电机总扭矩才1680牛米。
除了性能数据强到可怕,“冷媒直冷电驱至15℃,动力时刻满血”的信息也挺有意思,有点无惧电机过热,可以无限弹射的感觉了。
性能很强,关键是这台车风阻还很低。
极限风阻系数0.185,如果能量产,又是一个不加任何定语的行业第一。
我们不妨期待实车落地,来看看这款“性能怪兽”究竟有多快。
写在最后
今年8月追觅开始官宣造车,到2027年追觅汽车首款产品预计量产。
对比之下小米是2021年3月宣布造车,2024年4月小米第一款车型SU7交付。
都是跨界造车小米还用了三年,留给追觅的时间确实不多了,但追觅的创始人俞浩显然很有信心,他不仅表示造车是做过资金测算,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根据各家媒体爆料,追觅目前将汽车业务划分为两个品牌运营,一个主做对标布加迪的车型,有电动和增程式两个版本;
另一个则对标库里南和宾利,俞浩看重对标宾利的车型,目前已规划了4个配置,并且放出豪言:完全与理想汽车一较高下。
或许等明年CES,我们就能看到追觅的首款车型的样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