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后”到“真香”,增程技术逆袭背后,谁在裸泳?

0

不过几年时间,昔日被某传统大厂称为“落后技术”的增程,成为了眼下汽车技术路线的主流。从新势力到跨国车企,纷纷入局其中;消费者也用脚投票给出了积极反馈,无论是销量月榜还是周榜,排在前列的大都是增程玩家。

乘联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4年,增程车型销量分别实现了218%、130%、154%及70.9%的增长,远高于同期纯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增速。

带火了增程概念的,是国内的新势力品牌,而它们选择以增程入局的原因也很朴实无华,就是在新能源技术中,增程的结构最为简单,相应的门槛也就更低。

所谓增程,通俗理解就是给电机装了一个可以增加里程的“充电宝”(发动机),发动机和电机是串联结构,发动机就负责发电,不参与驱动。而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的发动机,还要参与驱动,采用的是更复杂的串并联结构。

结构一复杂,造车的难度和成本都跟着涨上来,显然不适合那些没有技术储备又缺钱的新势力,所以增程对新玩家更友好,再加上“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包装,用户的兴趣点自然上来了。

而且有了“充电宝”的增程车,还能彻底解决电车用户的里程焦虑。眼下从社畜到学生党,出门几乎人手一个充电宝,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不然会心慌,电车用户出门也是同样的感受,谁也不想小长假在服务区充电桩前大排长龙。

简单不代表落后

诚然,增程技术的结构相比插混要简单,但是结构简单不代表技术含金量低,因为“能用”和“好用”之间,还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同样是给电机增加一个增程器,如果增程器的存在感太强,就会显得非常突兀,结果就是同为电动车,增程远没有纯电的静谧感,而是驾乘感受也不如纯电平顺。

而且如果增程器和电机之间的系统协同能力做得不够好,这个“充电宝”就会显得很多余,一旦电量不足,整车动力断崖式下跌,加速没劲儿、超车无力,高速上的表现还不如同级的油车,正所谓“有电龙,没电虫”。

这其实是一个矛盾体,你既希望增程器带来“无感”的体验,又希望它在关键时刻能“顶用”,技术实力不够强的车企,只能避重就轻,来来来,还是多感受一下“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魅力吧,至于其他,能用就行。

而一台好的增程车,当然不能止步于“能用就行”,智能电动汽车确实有消费电子化的趋势,但是智能手机可以两三年一换,能做到汽车两三年一换的家庭可不多。

除了亏电焦虑和噪音焦虑,补能的效率、电池的衰减和使用寿命,这些问题同样影响增程用户的使用感受。

没有家用充电桩的用户如何快速补能?一两百公里的纯电续航如何支撑一周出行?频繁快充快放,电池寿命会不会大打折扣?这些看似琐碎的痛点,恰恰是车企增程技术强弱的分水岭。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增程是有门槛的,要真正做好增程技术的车企,应该具有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自研的能力,具备全栈动力系统解决的能力,而不是指望外采供应商做配套。

终于,在这一轮的增程大潮中,我们看到传统大厂出手了。

大厂的实力

增程虽然这几年才火,但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早在100多年前,保时捷打造的采用铅酸电池组和汽油发电机组合的Lohner-Porsche“Mixte”,就有了增程概念的雏形,不过仅仅停留在实验车的阶段。

真正在量产层面称得上增程技术发明者的,是通用汽车。2010年,现代意义上的增程车雪佛兰沃蓝达Volt量产上市,让通用汽车成为了现代化增程技术标准的制定者。

别克在2016年推出第一台国产增程车VELITE5,也让上汽通用成为了国内增程车型的先行者。

作为增程技术先驱的优势在于,通用最早完成了电驱系统的集成化,掌握了逆变器双面水冷、电机三合一集成等核心技术,在这一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底蕴。

待到市场成熟时,增程发明者便可以上演王者归来的戏码,正如眼下上汽通用所做的。

今年4月,上汽通用在“别克日”官宣了全新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

作为合资品牌中首个立足中国市场、由泛亚本土团队开发的融合型新能源整车架构,逍遥架构不仅承载了百年通用这样的大厂对安全和品质的坚持,又可以融合任何先进的科技,这也为新一代增程技术的发力提供了基础。

8月7日,上汽通用正式发布“真龙”增程系统,以及首搭该系统的量产车别克至境L7。作为“逍遥架构”动力域的组成部分,“真龙”增程系统由全新的混动专属发动机、全新的奥特能2.0平台电驱和电池家族组成,这些核心部件均为上汽通用自研。

大厂的实力,还体现在深厚的用户数据积累上。1997年上汽通用成立之初,便同步成立了泛亚技术研发中心,28年来随着上汽通用用户规模指数级增长,这家合资技术中心也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用户真实用车数据。

这些数据就是宝库,让上汽通用可以基于用户真实的快充频率、驾驶的激烈程度等用车特征,为“真龙”增程系统设定有针对性的开发工况,满足用户的真实用车需求。这些自然也是半路出家和零部件外采的车企无法比拟的。

正是这些积淀,让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在发布会上,底气十足地喊出了“增程发明者要重新定义增程”的口号。

一套硬核组合拳

消费者选择增程,首要需求就是摆脱纯电的续航焦虑,考虑到并非所有用户都有便捷的充电条件,市面上绝大多数增程车200km左右的纯电续航并不够用。

搭载“真龙”增程系统的至境L7纯电续航能达到302km,同级最长,绝大多数用户可以做到一周一充,1400km+的综合续航里程则让跨城出行也更加心安。

即便是有限的补能时间内,至境L7的效率也比同级竞品更高,它搭载的40.2kWh奥特能电池支持120kW快充,18分钟能从30%充到80%,同样去公共桩充电,花费同样的时间,你就是能比别人补充更多里程。

不得不说,上汽通用是会起名的,“真龙”增程顾名思义,就是要消灭传统增程“有电龙,没电虫”的弊端。

上汽通用自主研发的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在转化效率和峰值功率上有天然优势,可输出115kW最大功率和高达 3.6kWh/L油电转化率,配合同级最大功率的100kW增程电机,动力输出堪比3.0T V6燃油发动机。

配合奥特能2.0电池满电状态下315kW/9C倍率的放电能力,以及亏电状态下260kW/7.8C倍率的输出,不管满电还是亏电,零百加速和高速超车的时间差不到0.1S,对用户来说几乎是无感的。

即便离开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徜徉祖国的大好河山,无论是高海拔的雪域高原、极热的吐鲁番盆地还是极寒的林海雪原,在任何极限场景你都能享受到同样强劲的动力输出,无需担心严苛工况下车辆性能的衰减。

测试成绩显示,至境L7能在海拔四千多米的昆仑山垭口实现20分钟内爬升2000m,能在高温地区连续20+次全油门零百加速无衰退,还能在-40℃的极度亏电场景下(SOC≈1%)实现电池冷启动。

当然,无感的除了任何场景、任何工况下用户用脚感受到的性能差异外,还有耳朵和钱包。

增程的“吵”源于发动机介入噪音与振动问题,“真龙”增程采用了Silentium静驱技术,从噪音源、传递路径、控制策略三个维度入手,对系统噪音进行全方位优化,效果就是目前行业内主流增程车型发动机介入噪音在2dB左右,而至境L7能将这一数值控制在小于0.5dB。

至于钱包的无感,首先是油耗低,至境L7的百公里综合油耗只有0.5L,日常通勤几乎不用油,经济性可以和纯电车相媲美。

此外,还有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上,不少坚决不买电车的油车党有一套理论,“别看电车现在充电省,每两年电池报废了换个新的,比换发动机还贵,前面省下的钱打水漂。”

“真龙”增程的电池能够实现超3700次全充全放循环,通过了2000+小时适配-40℃~60℃全温域的充放电测试,衰减可能性大幅降低,能做到纯电续航64万公里低衰减。

咱们按照平均一年开1.5万公里计算,能做到43年低衰减,大可以放心使用。

至于电池自燃这些安全担忧,大厂出品更是金字招牌,要知道从奥特能1.0平台开始,别克新能源车型已实现累计行驶超过15亿公里零自燃,称得上电池安全的行业天花板。

所以,超长续航、性能无衰减、极致静谧、安全长寿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上汽通用喊出那句“真龙增程会是目前行业最好的增程技术,而别克至境L7将是行业最好的增程轿车”时,我是服气的。

任何技术之争,终归要回归用户体验。当技术不再为参数服务,而是专注解决用户真实痛点时,体验便发生了质变。

上汽通用用15年技术沉淀和硬核工程,直捅增程技术“天花板”,这一次,“真龙”增程用“满电亏电无差别”的从容,正式宣告增程技术2.0时代的到来。

 

Comments are closed.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9402号
沪ICP备2021023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