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关心、不解、质疑我们测试朋友们的一封公开信

0

成绩陆续公布后,大家在各个平台对于我们的测试规则、测试结果都提出了各种质疑、不解和关心。

今天我们也把在各个平台收集到的这些不同声音,做一个汇集,同时针对这些疑问给大家一个统一回复。

问题1:

AutoLab:总榜的目的是想让大家对测试结果更清晰易懂,信息已尽可能的简洁,毕竟,一张图表,是放不下全部信息的。

我们后续也会针对车辆的不同级别、价位、电池容量、尺寸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榜单。

但回到达成率本身,这是一个检查车辆续航“虚标”程度的指标,是相对值,和这是一台什么类型的车其实没太多关系。

问题2:

AutoLab:“为什么两驱、四驱一起测?”这是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其实我们对测试车型的诉求一直以长续航、两驱版本为优先级,但受限于各种条件,依然有部分车型未能拿到两驱版本,抱歉,我们也很遗憾。

针对这个问题,包括一些选装了运动轮毂、轮胎的车型,我们都根据官方信息对续航里程做了调整,对最终续航达成率并不造成影响。

同时,针对这部分车型我们在总榜单中已进行标注过,车型具体版本在各个榜单中也都能看到。

问题3:

AutoLab:的确存在这种情况,但90%电量非测试记录数据,是根据官方CLTC数据计算得到的数值用以计算续航达成率,此外消费者日常用车参考其实也是根据表显电量。

测试速度120km/h是希望模拟一个高速长途出行场景,以及在120km/h法规允许的速度最高点上,车辆的极限行驶表现。

对于排除所有的干扰因素,其实我们已经尽可能地通过控制变量,来抵消不同情况的影响,包括调整胎压、统一驾驶模式等等。

地球上不存在完全真空一尘不染的地方,实验室里或许有,但我们并不在实验室里生活,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在实际工作上去控制变量缩小误差,给大家展现一个更公正严谨,更具参考价值的测试结果,这一点也希望大家理解。

控制变量缩小误差,让测试更公正严谨,这也是我们测试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们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够得到认可。

问题4:

AutoLab:我们计算的版本是正确的,8月5号推送的是我们预定的车型名单,但是实际租车公司送来的会有出入,我们也挨个检查,紧急替换,在续航达成率总榜单上可以看到最终测试的车型。

AutoLab:风阻只是车辆的产品指标之一,它最终也会反映到车辆的官方续航里程上,且低风阻、高风阻的车型都存在高速使用场景,这是公平的。

问题5:

AutoLab:我们的能耗榜单可以反映不同电池容量车型跑高速的情况。

问题6:

AutoLab:我们测试全程在B站有直播,还有回放,关注我们,欢迎下次围观。

问题7:

AutoLab:车型能耗榜单我们已经发布,后续我们还会陆续有更多细分榜单。

问题8:

AutoLab:实际行驶里程榜单我们已经发布,后续我们还会陆续有更多细分榜单,包括充电、空调降温表现等等。

问题9:

AutoLab:官方CLTC续航里程就是通过一套国家标准的测试模型得出的续航数据,但这其实也不能覆盖大家全部的日常实际用车工况。

我们选择90%—速度无法维持120km/h的测试标准,也确实同样不能覆盖所有实际用车工况,但不管是CLTC国家标准、还是我们的测试标准,其价值都在于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参考。

比如,只要大家有紧急长途高速出行的需求场景,那我们的这次测试就有参考意义。

写在最后

因为篇幅、时间等问题,今天我们可能只是收集解答了一部分疑问,但后续我们会继续收集疑问,给大家做解答。

做一场50+车的续航测试在各个方面都不容易,8月9日我们也曾专门针对续航测试进行过一场答疑解惑的直播。

直播间的一些伙伴,其实凌晨四点多也才从广德赶到上海,简单洗漱后天就亮了,也就睡了两三个小时就赶去了直播。而凌晨三四点休息,五六点起床的极限作息,也是测试这几天所有伙伴的常态。

如果大家认为写这些是向大家诉苦,希望理解包容,完全不是。

测试本身是我们的工作。冬测、夏测以及各类智驾测试,我们做过很多,期间各种辛苦我们早已清楚。

之所以说这些的原因还是在于,不管是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希望辛苦白费。

一场50+车的测试后,给到大家几个榜单,大家也一定还会对我们的测试规则、测试逻辑、测试环境有诸多的问题和疑问,都想要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我们也很理解大家的诉求。

诸如为什么这台车选择这个版本?为什么要把速度定在120km/h?是不是所有车同一时间上高环?等等诸如此类。

我们自己也希望我们的测试内容,尽可能的让大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够放心地去参考,让我们的测试是一个对大家更具参考价值的内容,这也是我们所有测试工作的最高目标。

所以,我们临时选择开一场专门的答疑解惑直播;

所以,我们今天继续针对各类疑问给大家进行统一回复;

所以,我们同样还是继续欢迎大家向我们提出,任何有内容的质疑、疑问。

同时,为了让我们的测试全过程能够更透明化、公开化,我们在这里也发一封邀请函。

我们欢迎所有对测试感兴趣的朋友和AutoLab的伙伴一起,不管是参加今年冬天我们的AutoLab冬季测试,还是明年我们AutoLab 2026年夏测,愿意到测试现场感受一番的朋友可以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联系您。

希望大家可以踊跃报名,一起来到现场见证AutoLab测试的严谨公正,感谢。

 

Comments are closed.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9402号
沪ICP备2021023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