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 2025观察:具身智能登台入室,观众排队AI把脉

0

2025年WAIC的规模创下了历史之最,展览面积达到了70000平方米,800多家企业参展,3000多款展品展出。

在这里的产品,通常都被视为科技的标尺,手握下一个时代的门票。那么接下来一起看看,WAIC 2025 是否是量产前的秀场。

努力拿门票的车企

近几年,几乎每一个汽车品牌都在“言必提AI”,但参与WAIC 2025的汽车品牌仍然非常少。

走进H2展馆,我们也只能看到3家熟悉的汽车企业:特斯拉、理想和吉利。

特斯拉是WAIC的常客,毕竟马斯克都说了,特斯拉是“一家用 AI 重新定义出行和劳动力的机器人公司”。

就在前两天,马斯克还在粉丝活动上表示“特斯拉的长期价值不在卖车,而在 AI 和机器人。”而机器人Optimus也确实作为一大亮点,在现场进行了展出。

如果是去过往年WAIC现场的朋友可能就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特斯拉的这个展台跟之前有什么区别?

我的答案是:几乎没有。

特斯拉的展台可以总结为:一台国内畅销的乘用车,可以随便体验;一台国内买不到的Cybertruck,负责耍帅只能远观;一尊保持在静止状态并被透明盒子保护起来的机器人Optimus,它独立拥有一块电子屏来播放最新视频,还拥有一张宣传海报,宣传它能家用、户外还能进工厂。

当然,在今年这张海报上有一句话还是非常劲爆的,它介绍了Optimus预计“2025年推出、2026年量产,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

机器人一旦量产进入家居、工厂等行业,对劳动生产甚至社会规则都会带来改变。那么特斯拉从”卖车”改为”卖劳动力”到底还需要几年,大家一起观望吧。

作为新晋“人工智能企业”的理想,在WAIC的展台非常大但是很简洁,只有一台MEGA,一块大电子屏,一面精致、温馨的装饰墙,旁边设有休息区,关于AI的信息可以进入MEGA车内体验座舱交互,或者观看电子屏上的介绍。

理想展台的整体风格偏轻松,将大部分区域都用作留白,休息区和体验车在展台两侧,中间部分像一个开放式客厅,可以正对电子屏。通过电子屏上的信息,大家可以初步了解理想的人工智能APP以及他们自研的大模型。

相比起来,吉利汽车更喜欢对每一块区域“物尽其用”。

吉利展台外围,摆放了极氪9X、领克10EM-P、吉利银河A7和吉利银河M9四款新车,除了极氪9X被隔离开,其他三台车都可以体验。

其中吉利银河M9还搭载了基于阶跃星辰端到端AI语音大模型的拟人车载AI智能体,支持方言,拥有高水平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比如它可以记住你的口味喜好,当你突然让他给一些饮食建议时,它会自动调出这条信息并结合起来给出参考。

另外还有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体验AR眼镜的AI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体验区。

在吉利汽车合作伙伴阶跃星辰的展台,同一可以看到吉利汽车的展品。

在这次WAIC上,阶跃星联合千里科技、吉利汽车一起发布了下一代智能座舱Agent OS,这个“蛋舱”还被评选为“镇馆之宝”。

它造型科幻,外表圆润。内部乘坐空间看起来非常大,没有物理按键,中控上搭载了一块吉利银河M9同款的长联屏,一切操作由聪明的AI助手解决,不仅可以理解车主意图操控车辆功能,还善于聊天,可以提供情绪价值。

有些品牌即使没有办展台,我们也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比如斑马智行的展台就摆放了一台合作的智己汽车,供大家去体验智能座舱。

具身智能,爆发前夜?

WAIC 2025上,人形机器人数量创历史新高,智能机器人展品超60款。

除了在一些多领域发展的企业展台上可以看到机器人,二楼展馆里还集结了许多专门做具身智能的企业,包括在春晚和马拉松中一战成名的宇树和天工。

具身智能大爆发,一方面是由于投资市场的推动,有了更多经济支持,激光雷达等硬件也降价了,另一方面离不开近些年大模型的推动,让机器人从“接受死规则”改为“灵活学习”。

卡在技术的临界点,谁能率先吸引用户、投资者,谁就可能率先“跨过龙门”。所以和以往不同的是,企业们宁愿更早拿出半成品,而不是晚些推出满分的成品。

在现场,机器人可以完成打招呼、跳舞等动作,有的专供劳动岗位的机器人则在展示工厂流水线分拣物品、超市扫码打包等能力。

偶尔还能听到一些观众的吐槽:“这么慢,等它扫完码我都渴死了。”从实际表现来看,现在这些机器人对力的了解,可能还比不上一个孩子的天赋。

有些朋友将这次WAIC上具身智能的表现称为“务实”,毕竟他们不再是用PPT或者实验室的东西来交流,而是将实际可用场景带来现场。不过就具身智能还是缺乏大量与真实世界交互数据的现状来看,想要付诸实际,还是需要大量时间。

AI要讲感情了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用来提供情绪价值以及健康问诊的AI技术明显变多了。用AI来“生产”,人类还想用AI来进行“自我修补”。

在Soul的展台上,他们展示出了通过多话、虚拟形象来满足感情需求的大模型,表示要让年轻人通过AI 建起一个“社交练习场”。现场还摆出几台手机,供AI对话体验,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

让各位年轻人排起长队来体验的还有AI问诊机,比如华为展台的把脉仪,通过食指和仪器接触,通过测量食指动脉毛细血管血流影响,再进行各种梳理计算以及实验对比,就能获得不同数据代表的器官状态。

当人际关系和医疗资源无法满足需求时,AI居然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写在最后

一台车多久能够成为移动的AI?

人形机器人什么时候可以代替人劳动生产?

用AI调整情绪的人类社会,规则会改变吗?

现在我们还无法知道AI什么时候会彻底改变生活,也许再过一两年,WAIC上展出的东西就会截然不同。

但到那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了。

 

Comments are closed.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9402号
沪ICP备2021023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