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数据成为智能车关键决胜点,它能训练辅助驾驶做出更聪明、类人的决策,推动着辅助驾驶竞争进入下一赛道。
马斯克曾说:到了 1000 万个Clips(训练视频),系统的表现就变得难以置信了。
不少品牌都突破了这个训练量,比如本期《超级开箱》的三款SUV:
搭载华为乾崑ADS3.3.2版本辅助驾驶系统的智界R7;
首发1000万Clips版本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的小米YU7;
以及搭载FSD、主动邀请友商对比的特斯拉Model Y。
那么高训练量的辅助驾驶系统表现有多类人?自主品牌辅助驾驶和海外FSD谁更强?最新版本的华为辅助驾驶和小米辅助驾驶表现都如何?
我们对这三款车进行了城区领航以及主动安全两方面的测试,包含能拉开差距的高难度场景。
看完视频,相信你会对以上问题有一个答案。
点击观看视频:辅助驾驶开启数据战,三款热门SUV谁最懂开车?
由于目前只有老款特斯拉可以启用FSD,所以城区领航环节我们使用老款特斯拉ModelY,主动安全测试环节我们使用新款Model Y。
城区领航
城区领航测试是在苏州进行,全程超70km。覆盖城区主干道、人车混流狭窄单行道、乡村道路等多种路况。
路口通过能力直接影响到领航路线的正确性,所以我们挑选了7个代表性路口,来看看三款车的通过情况:
最难的路口是我们在乡道上需要右转下斜坡经过一个桥洞,没有路口指示牌,稍有点距离就无法发现入口,车上人员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小米YU7表现为直行错过了路口。
特斯拉Model Y发现路口但不确认,选择继续直行。
我们推断可能是桥洞建筑给了特斯拉右侧有障碍无法通行的干扰,这在特斯拉官网说明上也能找到一点痕迹。
比如特斯拉表明主动巡航在上坡时可能把握不准距离,所以坡度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特斯拉的判断,而特斯拉正常行驶时遇到障碍比如封路之类的它会试图找寻别的出口,所以出现这一幕。
下坡路对于智界R7来说算是专业对口了,它没有犹豫,提前打灯,找准路口直接下。
一方面是硬件优势,智界R7采用192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250米,具备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能低时延3D建模坡道路面。
另外,华为ADS方案针对坡度路作了针对性优化,智界R7在去年就首发了智能下坡巡航,不仅能识别坡度、自动控速,还能结合途灵底盘调节悬挂,让下坡更稳。
在专用道进行右转的场景,则展示出了中西辅助驾驶的差异。
智界R7和小米YU7轻松实现右转,但特斯拉Model Y却没有调整好对于非机动车道的策略,所以在进入右转专用道后试图挤入狭窄的非机动车道。
可能是因为在海外“老家”没碰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没做优化。
从功能覆盖度上来说,智界R7、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对于不同路况的包容性是很强的。
比如狭窄的石子路街巷、没有车道线的商业美食区,以及偏僻乡村等,基本都可以启动功能。
再来看三款车在路上应对各种障碍物的能力。
对行人、非机动车、临停车的基础绕行能力都还不错,但在高密集障碍区里,三者表现就截然不同。
特斯拉Model Y整体感知能力很强,但似乎有点“近视”。
比如它在一次提前绕行右侧瓜筐时由于左侧也受限所以没拉开太大距离,离近时就差点压着人家瓜框。
它在开阔区域的绕行表现非常优秀,但离人近时就会停滞。
这也是特斯拉FSD一直以来的特点,它的这套做法在美国倒是没什么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礼让效果,而且通常能指引周边人迅速离开。
但国内多行人穿梭、人车混流,这种情况,特斯拉属实吃不消。
智界R7的表现就更成熟,慢速地左绕右绕,在人群中穿行。
小米的敏感度则处于中间,有避让主动性,但是碰到对方过来速度较快时就会停滞或要求驾驶员手动驾驶。
对于锥桶占道,三款车也都可以变道避开,较灵活。
主动安全
不打开领航辅助的时候,这三款车的主动安全能为车主带来多少保障呢?我们来专业封闭测试场地,还原了5个高频风险场景,测试结果如图:
静止水马
前四个项目的起测速度为35km/h,测试上限为125km/h。
最后一个前车切出遇静止正车尾项目由于多发于高速所以起测速度为80km/h,测试上限为120km/h。
第一个静止水马项目,特斯拉让我们痛失两万四!
特斯拉AEB功能对水马毫无反应,但是它标配的“行人保护装置”非常敏感,一旦弹开,就要将相关零部件全部更换,而且维修费昂贵。
在这里,我们替广大特斯拉车主发声,厂家优化一下“行人保护装置”,比如降低维修成本等操作。
所以,后续AEB项目我们又换了一台新款Model Y,但是受限于“行人保护装置”,测试员都是在尽量极限的状态下,预判AEB功能不成功就人驾避让,所有数据大家酌情参考。
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的AEB对静止水马都没反应。
智界R7则可以做到在125km/h的速度下还能稳定刹停。
智界R7在低速状态时会选择较晚触发AEB,但提速以后,AEB的触发点也会提前,所以它的AEB表现为不太会误触发,同时结合自身车速、必要刹车距离来决定AEB触发点的逻辑偏合理。
日间成人横穿
日间成人横穿已经被纳入最新国标,预计2028年实施。
特斯拉在35km/h的速度下有触发制动但是非常晚,和驾驶员决定手动极限避让的点差不多。
小米YU7和智界R7都做到了较高时速避障,其中智界R7再次刷到125km/h状态下刹停。
日间非机动车斜穿
日间非机动车斜穿,还原了国内部分地区的交通特色。
特斯拉Model Y 和小米YU7有预警但无法刹停避障。
智界R7在105km/h的速度下可以预警刹停避障,115km/h的速度时候也会预警并制动,但是制动力不够,会碰撞。
夜间逆光儿童鬼探头
夜间逆光儿童鬼探头是最难的一个项目,儿童以5km/h的速度在障碍车后冲出,碰撞点为50%,对向的灯光极其刺眼,驾驶员都觉得吃力。
在这种环境下,特斯拉无法及时刹车避免碰撞。
小米YU7和智界R7分别能在55km/h的速度和65km/的速度下能够刹停避障,整体表现都不错,毕竟这种低可见度环境,大家一般开车速度都会偏慢。
前车切出遇静止正车尾
前车切出遇静止正车尾,留给测试车的反应时间很短。
小米YU7在80km/h的状态下可以预警刹停,但刹停后会释放,所以车主万一碰到这种情况记得自己补一脚刹车,避免追尾。
速度提到100km/h时小米YU7也有反应,但是刹不住了。
特斯拉Model Y是80km/h速度时可以预警刹停,而且制动的距离更有安心感。
到100km/h时有预警,但刹车点太晚,驾驶员选择手动避让。
智界R7在80km/h以及100km/h的速度下都触发AEB刹车避障。
到了120km/h的时速下,系统预判距离不够刹停,直接触发了eAES增强自动紧急转向辅助避障,也就是当车辆检测出有碰撞风险且仅靠制动无法避免碰撞时,eAES在紧急制动的同时还会控制车辆转向进行横向避让。
我们还尝试了一次130km/h的测试速度,也触发了eAES安全避让。
主动安全部分整体表现为,智界R7保持了华为系统一贯的高时速高水准,小米升级新版本后进步也很大,而特斯拉目前还没有在AEB功能上发力。
写在最后
大数据推动城区领航辅助的可用度飞速上涨,系统已经能应对大部分路段,以此帮助驾驶员减轻疲劳。
不过风险通常在一瞬间,有时领航辅助或AEB可以处理,带来“人机双保险” 的安全冗余,但绝对有处理不了的情况,驾驶员要专心驾驶,合理利用辅助驾驶系统的价值。
那么看完本期视频,大家觉得智界R7、小米YU7、特斯拉Model Y 谁的表现你最满意?
升级最新版本的智界R7和小米YU7的表现有没有超出你的预期?评论区等你的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