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奕
这是我第9回来到位于上海嘉定的天际汽车总部,第一次来,它甚至还不叫“天际”,它叫“电咖”汽车。我当时还写了一篇文章(点击看原文)
现在已经3年多过去了,应该说整个汽车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世界上最“贵”的汽车公司已经不是丰田,而是特斯拉;
中国最贵的汽车公司,竟然是蔚来或者是比亚迪(两家交替上升),而不是张海亮的老东家上汽集团;
中国汽车销量已经连续3年为负值,今年似乎也不例外,这是无论如何不能想象的;
新造车势力从2017年的数以百计,到目前两只手都能数过来,仅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
而新能源特别是电动车产能,从地方政府趋之若鹜,到现在以国家发改委为首的政府,正在调查各地政府新能源投资狂潮
……
世易时移,我们发现张海亮当下所处的环境和他当初创业时的环境已经完全不同,这些不同会不会影响张海亮对于天际的判断,对于当初选择的判断,其实可以通过这次与海亮总的对谈,来一探究竟。
由于蔚来、小鹏、理想的先发优势,很多人天然的觉得后来者,类似天际汽车已经没有了机会。这种思维基于一种“风投式”的思维,一种赢者通吃的思维。
这种思维在共享单车、在网约车、在外卖订餐、在外语培训,在旅游OTA平台的过往的若干场资本与上市的大战中,我们目睹了一次又一次。
不过问题是,在智能汽车的赛道上,有没有到“赢者通吃”的阶段呢?特斯拉现在如日中天,那么它算是“赢者”吗?这些问题,张海亮也会在视频中予以回答。
事实上,这是《创事纪》栏目第二次采访张海亮,上次还是去年重庆车展时,彼时在车展间隙,在中午的一段空余时光,张海亮接受了我的采访。点击链接,也可以看看彼时的海亮,和他当时的一些想法。(点击看原文)
我觉得时间真的有令人惊叹的作用,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亦能化神奇为腐朽。只是我们在这种一去不返的时间长河中,是呆若木鸡,还是迎头痛击。
那些能击水三千里的弄潮儿,我们这档《创事纪》就希望能纪录他们的点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