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斯拉市值蒸发“一个上汽”的电池日,是纯“期货”没干货么?

0

文/白杨

万众期待的特斯拉电池日,终于在9月22日(北京时间23日凌晨4.30)召开。

特斯拉电池日选在了在美股收盘后举行,但即便如此,特斯拉股价依旧迎来了盘后下跌6.81%,市值蒸发折合人民币约2000亿。也就是说,一场特斯拉电池日办下来,仅盘后下跌,特斯拉市值就蒸发了约一个上汽集团。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和特斯拉有合作关系的电池供应商,LG化学、松下、宁德时代股价也迎来不同程度的下跌。

这大概是最贵的一场车企“技术日”了。特斯拉电池日上都展示了什么,让资本作出强烈的反应呢?

整车:续航836公里的新款Model S和17万人民币的特斯拉新车

最受瞩目的是性能强劲Model S的Plaid版,用户现在已经可以开始预订(¥1174900元起售),但最早2021年底才能交付。

Plaid版Model S将会超越自家跑车Roadster,成为特斯拉性能最强劲,也是续航最长的车型。新车拥有超过1100马力的强劲动力,可在2秒内实现从0到96km/h的加速,最高时速320km/h,400 米直线加速成绩9秒以内。

Plaid版Model S的续航里程也将超过520英里(约840km)。

此外,马斯克也表示,将有信心在三年内,制造出一款价格25000美元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以帮助特斯拉成为年产量突破2000万辆的车企。

而关于自动驾驶,马斯克也透露,特斯拉软件开发团队正在开发全新的FSD,将重写AP软件系统,使其具备对3D视频直接标注的能力。在最近的一个月左右,特斯拉将推送全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的测试版。

“特斯拉既是一家软件公司,也是一家硬件公司,你可以把我们的车当做轮子上的笔记本电脑。”马斯克在介绍全新FSD时,如此说道。

马斯克也分享了关于整车生产的规划,他首先提到了对上海工厂的期待是实现100万辆/年。上海工厂的规划产能是4000辆/周,年产量约20万,想要实现目标,意味着上海工厂将会有4到5倍的扩张。同时这也意味着,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也将翻倍,这似乎有点难。

此外,马斯克还表示,“我们的愿景是在每个大洲都有我们的工厂,这能令公司流动性和交付周期得到保障。我们目前在中国已经有了工厂,在美国已经有了两个工厂,在欧洲也将有工厂,未来希望在澳洲也能建立起工厂”。

电池:超大个“1号电池”、降低成本、提高产能

作为唯一一款现场发布的电池,外形酷似煤气灶同款“1号电池”的“4680”是本场绝对的主角。

经过多年发展,特斯拉的NCA电池尺寸逐渐从1860(18代表直径,60代表长度),升级到2170,现在即将迈入4680时代。新的电池直径扩充了一倍以上,电量增加了5倍,功率提升了6倍。且由于单体带电量更高,电池整体续航里程可提升16%,每千瓦时的成本也将降低14%。

电芯做大需要解决内阻增大和散热问题。为了解决问题,特斯拉的这款电芯也运用了很多技术,首先是无极耳技术。极耳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我们常见的干电池上都是这样的设计。

当然,这个凸出来的极耳,并不只是为了给你区分正反面用的,还为了避免电池短路。特斯拉通过在圆柱电池的正负极片中间加隔离层,避免了堆叠布置的短路风险,从而让极耳从圆柱电池中彻底消失了。

没有了凸出来的那部分,大“1号电池”降低了内阻,也一定程度降低了电池充放电散发的热量。

目前468电芯已在弗里蒙特的一家试点工厂投产,马斯克估计,特斯拉只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就能使4680电芯达到10GWh/年的目标。

马斯克此前也一直认为电池供应不足,是限制特斯拉产能扩张的最大障碍,在此次电池日,马斯克表示未来公司将以Twh(1000Gwh)来衡量公司的发展,公司希望电池的年产量达到10-20Twh,全球所有电池需求150Twh。

而我们此前也做过统计,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三家全球最大电池工厂,预计2020年底的产能才能接近100Gwh。也就是说,以当下的产能,三家巨头加起来还不够甲方爸爸特斯拉入门门槛(1000Gwh)的1/3。

降低50%电池成本已成为特斯拉最迫切的目标之一

马斯克在电池日现场表示,“特斯拉将制造一辆价格合理的汽车,但电池的成本必须降低。早期的进展是好的,但下降的曲线正在变得平缓,所以他们需要重新考虑这个问题。特斯拉计划将生产成本减半。”

这句话传达两个信息。首先,别高兴太早,17万就能买到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的特斯拉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电池成本得到降低。也就是说如果17万的特斯拉鸽了,那是电(song)池(xia)的锅。

其次,电池的成本降低远不及马斯克的预期,但他似乎也无可奈何。在电池日上,特斯拉已经展示了包括无钴电池、锂电池三元材料配比创新、干电极技术、硅纳米线负极材料、电池底盘结构创新(类似刀片电池概念)、生产工艺的精进、电池产线效率的提升等等规划。但这些畅想目前仅存在于PPT和试验室内,预计2022年才能开始量产。

此前媒体“剧透”将会亮相的重磅电池技术都是2年期期货,这是资本市场给出负面反应的最主要原因。

按照马斯克的规划,2022年所有电池量产后,特斯拉将构建一套覆盖其全系产品的电池搭配梯度。皮卡和卡车(Cybertruck/Semi),将使用无钴电池,使其具备成本优势及更长的续航里程。在中高端车型和Robotaxi上,将使用最新的NCA电池,在低端入门车型上,使用LFP。

虽然特斯拉这次电池日“期货满满”,但我们也看到特斯拉覆盖软件研发,电池研发,甚至是产线优化、生产设备研发的“全栈”研发能力。虽然每个方向目前都没有做出突破性的进展,但毫无疑问,特斯拉在每个领域的研发进度,都是位于行业前列的。这种通才+天才,折射出的实际上是特斯拉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和管理能力。

对中国车企而言,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特斯拉真的构建起一个2000万级销量,具备Robotaxi技术和运营能力的智能汽车帝国,那我想它不就不是鲶鱼那么简单了。毕竟智能汽车的战场要远比“电动汽车”的战场要残酷的多,赢者通吃才是终局。

Comments are closed.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9402号
沪ICP备2021023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