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汽车,与其说是一种奢侈品,还不如说是一种工具——除了一台发动机之外,基本上和老式的马车没有什么区别。1888年,一名法国记者这么评价进入法国销售的奔驰车:“……毫无性格,永远都不会和孩子建立哪怕一点点感情,和它在一起的时间比陪伴家人的时间还多(暗讽当时的汽车可靠性不好,需要很多时间来修理)……总而言之,我宁可买一只母马都不会去买汽车……” 的确如此。汽车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西方社会上层精英依然以拥有一匹纯种马而不是以拥有一辆汽车为荣,以至于车主会在汽车前面套上一匹好马来彰显自己的富有——反正那个时候的汽车跑得也不会比马更快。有钱人可以雇专人伺候车,而且那个时候养马比养车更烧钱。所以这不是钱的问题,根本还在于那个时候的汽车只是单纯的冷冰冰的行驶工具,用车过程中毫无愉悦可言。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汽车不再如此冷冰冰? 转向灯:汽车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以前的马车是没有转向灯的,转弯示意全靠车夫打手势。汽车时代之初,依然延续了这种转向手势。但问题是左舵车向右转,右边的行人看不到司机手势该怎么办?再有就是如果车主穿着笔挺的燕尾服,下雨的时候车主是否愿意冒着衣袖被淋湿的风险,把手伸出去打手势? 于是从上世纪初开始,有人发明了打手势的“机械手”,并渐渐演化成在车侧扑闪的黄色反光“小翅膀”,最后才进化成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样子…… 从那以后,车和行人之间,车和车之间,第一次有了信号交流。 车载收音机:为足球而生 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收音机是欧洲球迷实时关注比赛的唯一渠道。乌拉圭世界杯的比赛时间其实就是欧洲球迷的睡前闲暇时间。后来有德国球迷对4年后的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表示了担忧,因为比赛时间就是下班高峰期,球迷们在路上没有办法收听实况直播。 博世公司洞察到这一商机,在1932年和柏林Ideal公司合作开发了欧洲第一套车载收音机“Blaupunkt”。这款车载收音机被安装在方向盘的下方,结构和功能都相当简单,但至少满足了球迷“上车就要摸到收音机”的需求。两年之后的意大利世界杯,汽车第一次做到了愉悦(或者也可以说是“激怒”)人类——这是人车之间最基础的 “情绪交流”。 汽车空调:体感的愉悦 很多老式汽车的前挡玻璃其实都是可以向前打开的,夏天行驶时车速越快就越“凉快”,但下雨时这种方法就不好使了。 所以,美国人在上世纪40年代发明了水蒸发原理的车载制冷器。其工作原理就是将水喷在制冷器的蒸发网表面,依靠行驶迎面风蒸发冷却,鼓风机再将车内空气吸入蒸发网进行循环,从而达到给车内降温的目的。 第一次,人类的“体感”在车上获得了愉悦。 inkaNet:人车第一次实现语言沟通 10年前,上汽推出的inkaNet车联网系统,让汽车第一次能听懂人话——而且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中国话。张张嘴就能知道当天股票大盘走势,不用动手就能完成导航设置,闷了还可以和汽车拌拌嘴……现在这些功能已经稀松平常,但是在当年,搭载这套系统的荣威350绝对是“低调装X神器”。 这是汽车发明一百多年以来,人车之间第一次实现语言上的沟通。 下一个10年,人车将实现“情感沟通” 尽管现在带语音控制功能的车联网系统已经不是新鲜事,但目前人车之间的语言沟通依然谈不算“顺畅”。举个例子,你一上车就说“打开天窗空调设在23度我要去王府井”,系统很可能会懵圈,然后极有可能是选择执行最后一个“我要去王府井”的导航指令。 这句话其实包含3个指令,涉及两个控制域(控制天窗空调的是电气域,控制导航的是车联网云端智能域),之前的总线架构不具备这种跨域多指令执行能力。对此,合众汽车提出了域控制器(DCU,Domain Control Unit)的概念。合众根据汽车电子部件功能将整车划分为动力、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几个域控制器,利用多核芯片系统来对这些域进行集中控制,以取代目前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说白了,这就是要革传统汽车总线的命,或者也可以说是“模块化总线”。 合众的域控制器概念其实和ESP有些类似——ESP其实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模块,它将ABS、EBD、TC等硬件模块完美集成在一起。未来的合众域控制器将“底盘域”、“座舱域”、“动力域”、“车身域”集成为一个智能整体——这其实是典型的IT思维,所以说未来汽车的开发模式,其实更接近于手机的开发模式。 随着5G技术、自动驾驶、V2X、边缘计算以及AR/VR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依托IOT物联网技术,辅以合众PKI(公钥基础设施)安全平台保障,合众的智能座舱将从传统的“驾驶终端”升级为“智能生活终端”——不仅允许车主在车上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电器,例如提前开启空调、加湿器或空气净化器,让电饭锅煲粥,提前解冻食品,唤醒扫地机器人等等,还能通过智能家居电器反向控制车辆。 例如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用语音唤醒家里的智能音箱并查询充电状态续航里程,提前设置车内空调温度,切断充电防止电池过充等等;同事朋友打电话来要求到车上取放东西,于是直接通过智能音箱对车门进行解锁闭锁操作……目前很多车都配备有远程控制功能,但无一不是依靠手机APP来实现的,而且只能在手机屏幕上“手动操作”。 除了车家互联互控,在5G智能化的时代,车主只需动动口就能完成目的地剩余车位查询和预定,缴纳电费、网费、煤气费、过路费,甚至是网购。从这个意义上说,合众的智能座舱连通的不仅仅是人、家和车,而是智能数字生活。 对于消费者来说,合众这套智能座舱并不是冷冰冰的东西,它是以“小You智能机器人”的形式来呈现。“小You智能机器人”主打的是AI情感服务,能根据生物识别、智能语音,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能力,与车主相互熟悉。换句话说,每一台合众车上的“小You智能机器人”,随着用车时间的推移,其学习累积的数据库都完全不一样。 除了小You智能机器人提供的主动情感服务外,合众的PIVOT云平台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情感化的解决方案。PIVOT云平台不仅仅只针对用户使用习惯和服务偏好进行整合,从而提供主动式和定制化的服务,还能对车辆动态、充电频次、车辆故障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合众优化升级软硬件及服务,进而对新车型开发的实现数据指导。总而言之,对于合众而言,PIVOT云平台是贯穿整个“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产业链的利器。 有人或许会觉得,这不就是汽车产业IT化吗?未来的汽车会不会成为一台行走的超级计算机甚至是云服务器?其实真的不是这么简单。以之前击败所有人类顶尖棋手的“阿尔法狗”和它的弟弟“阿尔法零”为例,它们依然停留在冷冰冰的超量数字运算时代。这并不是汽车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 而合众想要实现的是人车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不是简单的指令交流和超量数字运算。毕竟情感科技,才是未来10年汽车领域最尖端最具号召力的科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