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过哈尔滨之后,才发现南方人对东北的冬天有误解

0

 

2019年1月22日,我来到哈尔滨参加吉利“缤纷中国行”哈尔滨站。这一站的主题自然就是冰雪试驾。

“今年冬天比较暖,现在晚上也就20度……”晚上在哈尔滨太平机场驶向市区的高速公路上,出租车司机大哥这么对我说。

南方人如果听到这句话,估计会一脸懵圈——纳尼?20度?我们这边才5度呢……那一瞬间,想去哈尔滨避寒的想法有木有?

哈尔滨当然不是昆明。其实“零下”二字,在这个季节对于东北人来说都是废话。对于南方人来说,东北的冬天很多事情都是难以想象的,都说三亚是东北首府,实际上这个季节哈尔滨大街上也到处都是粤语。

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太大,以至于南方人对北方缺乏足够的了解。

南方人心里东北冬天的高速公路是这样的……

实际上,东北冬天的高速公路是这样的……

东北的雪和南方不一样,落地后不化,车一过,风一吹就吹没了,再加上路政部门的努力,所以,冬天东北的高速公路依然是黑油油的,只有车流稀少的乡间公路才会出现南方人脑海中想象的积雪盖住路面的样子……

南方人认为,只有下雪了才有必要换冬季胎……

实际上,无论下不下雪,只要到了冬天,东北车主都会换冬季胎。大众集团的实验研究显示,只要气温低于7℃,冬季胎的抓地力就开始优于普通的干湿通用胎;而且气温越低,冬季胎的抓地力优势就会越明显。

而且,东北城市就算是不下雪,到了寒冬季节城市道路上依然会有冰。其实这是汽车尾气中的水汽凝结在地表形成的,车流量越大的道路,地上的冰越厚,在红绿灯路口,由于排队等绿灯的车辆更多,所以路口处的冰明显增多。所以,冬季胎对于东北车主而言一定是这个季节的“标配”。

南方人认为,冬季胎的就是轮胎上带钢钉的那种样子……

在哈尔滨呼兰河口的湿地公园(冬天应该叫“冰雪公园”)的结冰湖面试驾吉利缤瑞和缤越的时候,我真的看到了这种“传说中”的钉胎。然鹅,这种钉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冬季胎,根据很多国家的法律——当然了,也包括中国,这种钉胎只能在结冰湖面和积雪半铺装路面行驶,城市中的柏油马路是不能跑这类钉胎的,否则一刹车,路面就废了……

实际上,那天我在冰面上试驾的缤瑞和缤越,轮胎上都不带钉,属于正儿八经的城市用冬季胎,其视觉特征就是在胎块上还有细小的波浪状或方格状胎纹。

南方人认为,结冰的湖面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在南方人心目中,结冰的湖面就应该像镜子那样平整,所以,冰面驾驶应该是一种很舒适很有意思的“滑溜溜”的体验。其实,大部分东北地区的冰湖表面是这个样子的……

哼哼,果然是没有见过市面的南方人……只有降雪很少的东北地区,湖面结冰后才是那种“镜面”效果,大部分东北地区的湖面往往会盖上一层雪,而且下层的雪往往变成压凝冰,和冰面结在一起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

在冰面上玩车,之前必须要清理掉冰层上的浮雪和冰块,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办法将冰面打磨得像镜子那么平整——说在东北冰面上开车其实就像是在砂石路面上开车那么颠簸,你相信吗?

在这种路况上,与其说考验的是轮胎抓地力,不如说是考验悬架和ESP更为恰当。

南方人以为,在冰雪路面上刹车时千万不能一脚踩死,要一下一下地“点刹”……

在20年前,东北司机确实是这么干的。但是现在不同了,以我们试驾的吉利缤瑞和缤越为例,全系均搭载博世9.1版ESP系统,在冰面上遇上紧急情况不用多想,一脚踩死刹车即可——且不说ABS“点刹”的能力强于任何一个司机,就算遇上左右抓地力不均的极端情况,ESP也可以对四轮ABS的制动力进行微分级调整,从而保证车辆刹车过程中的可控性。

这么多年过去了,汽车科技发展到现在,你以为汽车底盘工程师的薪水是白领的?不过有一点是需要强调的,那就是在东北开车时,跟车距离一定要放大到平时的1.5-2倍左右,虽说冬季胎很有用,但刹车距离依旧比普通轮胎在温暖季节的表现差,跟车太近的话很容易出现追尾事故。

南方人以为,东北人都会滑雪——滑得好不好另说,但至少会……

实际上,在哈尔滨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的滑雪场,摔得人仰马翻的滑雪者不少都操着一口东北大碴子。我就好奇了,不是说你们东北人都会滑雪吗?答曰,谁说的?我们东北人只是对冰雪运动不陌生,但很多都不会滑雪……对了,你们南方人都会游泳吗?

的确如此。貌似蒙古族人也不一定都会骑马,湖南人也不一定都能吃辣。

Comments are closed.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9402号
沪ICP备2021023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