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Smart试驾计时赛上拿了第一,没想到朋友圈这班猪朋狗友一点都不关心,他们只关心Smart fortwo敞篷版。
文 /摄影▍阮锦程
两个月前在千岛湖试驾了Smart forfour,当我把照片发上朋友圈时,很多朋友质疑——只有Smart fortwo才能代表Smart。
好吧,我承认你们是对的,四个座位的 forfour不是最Smart,只有两个座位的fortwo才是Smart的味道。于是这一次我来北京试驾了,而且是Smart里最拉风的,刚刚才上市的Smart fortwo敞篷版!
本来试驾的画风应该是这样的,在一个很大的试驾场地内,安排了驾驶和游戏结合的四个体验项目。就是开车跑赛道、绕桩、停车泊位,然后开着Smart像Topgear节目里一样,用车头撞充气大足球等等。
四个项目比赛下来,我和搭档配合用时最短,竟然夺得了全场第一名!
有点得瑟了,赶快把照片发上朋友圈。结果失望了,大家并不关心我拿了第一,而是围绕着Smart fortwo敞篷版问了我一堆问题,而且几乎全是女孩子。谁说女人不喜欢车的,有一个女的还是开悍马H2的,你说你一个开悍马的,来问Smart干嘛呢?
我只好暂时变身知乎专家,先解答一下她们关心的问题:
Q:敞篷会漏雨吗?
A:你这个人真是,那壶不开掀那壶,你既然问到了,怎么也得回答一下。
这样说,国内的敞篷车保有量太少,使用时间太短,所以不能反应真实情况。但在香港,那里有非常多的敞篷车,他们几十年使用下来的经验是——没有不漏雨的软篷。
敞篷车相对于硬顶车,它们的密封性能不好,有太多的活动部件,长时间使用下来会出现老化,特别是软篷多用织特制成,时间一长都会出问题。但事情分两方面来看,没错敞篷的确不如硬顶耐用可靠,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软篷在使用两三年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按国内买敞篷车的用户换车频率,应该在出问题前你就换车了。
这样说是不是不用担心了?
回到smart fortwo敞篷版本身,软篷的面积1.8平方米,比上一代增加了近4%,软顶总厚度为20毫米,顶篷的最外层由特制防晒聚丙烯酸织物制成,车内部分为聚酯纤维/棉花混合物,中间为橡胶层。
Q:空间问题,座椅后面有多大的储物空间?
A:你怎么想出了这种问题啦?这样说吧,试驾的时候最让我和副驾头痛的事,就是相机包不知道放哪里,因为座椅后面连塞一个相机进去的空间都没有。不过女士的小包包,应该可以放进去。
Q:安全问题,抱个热点,在高速上会被台风刮走吗?
A:你问得太好了,其实Smart的高速稳定性非常好的,原因是它的底盘重心底、平衡,又把四个车轮放四个角的设计。即使这样,新一代Smart还标配了奔驰GLE这些SUV使用的侧风稳定系统。
原理是当车速上到一定程度时(例如60km/h以上),系统在监测到侧风时,会自动介入稳住方向盘,随后对迎风一侧的车轮施加制动力,通过左右两侧车轮的转速差将车辆“拽”回到正常行驶路线。
Q:一个标准停车位能停两辆Smart吗?
A:一个标准车位的宽度会在2.5?2.7米,而长度约在6米。smart fortwo拥有2.69米的最短车身,所以停两辆Smart是没有问题的。不仅如此,Smart转向角度很大而且有更短的前后悬,6.95米转弯直径是全球最小的。
Q:我有一辆Smart fortwo,有一男友与一狗,车里怎么装?
A:看来你只能放弃一个了,除非你的狗很小,把它放在男朋友脚下。不要想把狗放在尾箱,因为Smart是后置引擎设计,引擎上方就是尾箱,所以那里的温度虽然不能烤熟鸡蛋,但我也不建议你用来放狗。
Q:为什么Smart是方的不是圆的?
A:其实Smart虽然尺寸小,但你坐进发现乘员空间并不小,空间利用率能达到同级最高的75%。原因就是Smart采用方的设计,而且尽量把四个车轮放在车身四个角。
好了,应该谈一下试驾感受了
在北京机场高速辅道的小树林里,我尽情地享受着Smart fortwo敞篷版给我带来的驾驶乐趣,甚至过沙石路面过弯时我还会拉一把手刹,反打一下方向,让Smart短暂地飘移起来。
而在北京机场高速时,我也把它开到了120km/h,稳定性棒棒的,记得上一代Smart我还在测试场开过160km/h,即使没有什么侧风稳定系统。底重心和后置引擎的设计,让Smart不仅灵活,而且操控极限很高。
我突然想到,那些开Smart、MINI的女司机,最后会不会都受上驾驶?
关于Smart forttwo敞篷版的两副引擎,入门版为71马力的1.0L自然吸气,扭力输出为91Nm,而0.9T涡轮增压则有90马力和135Nm扭力。上次在千岛湖试驾Smart forfour为涡轮增压版本,而今天拿到的fortwo敞篷版恰好就是没试过的1.0L版本。
如果这套自然吸气的动力有点弱,我不否认。它的起步真的有点慢,要等一下转速上去后才有不错的表现,而且如果你要开上100km/h的时速,还真的要耐心一下。不过正如上次所以,我不认为Smart的车主需要很强的动力,够用了。
不过让我烦恼的是,这副引擎与变速箱的配合真的不算好,在绿灯位起步的时候,稍不留意总会被后面的性急司机鸣喇叭催你走,因为要花一点时间等这副三缸引引擎与6速双离合变速箱接合。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副引擎怠速的震动真的有点大,特别是开启了空调以后,你都能看到方向盘在抖动。由此带来空调制冷效果也是一般般。
最后一点上次开Smart forfour时也谈到了,新一代的Smart底盘舒适性进步太多了,这一次完全能接受了。嗯,与本田飞度差不多吧。
Smart的亮点,格特拉克6DCT250变速箱
上一代采用AMT(如今宝骏560用得那种)变速箱,就是一个电脑控制换挡的手动挡,表现被评为拖累Smart舒适性罪魁祸首。
新一代Smart最大的变化,除了设计换新以外,最大的变化在于更换了一副由德国GETGAR公司提供,编号6DCT250双离合变速箱。巧得很,我上两周在法兰克福郊外的这家工厂参加时,特别观看了这副变速箱的生产线。
GETGAR双离合变速箱几乎都是提供给最顶端的客户,例如法拉利、奔驰AMG、宝马M和奥迪RS,也有提供给雷诺运动部门。与法拉利等高性能变速箱不同,6DCT250除了尺寸不结构强度相差很大外,加工过程中还少了一道重要的工艺——热处理。只有经过热处理的德国齿轮,才能达到最大的结构强度。
不过GETGARA工程师谈到,Smart的变速箱只需要最高承受150Nm扭力,根本不需要进行高成本的热处理。现在Smart最大扭力只有135Nm,离6DCT250的设计承受扭力250Nm还有较大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