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人们真的能够对于像吉利博越这种蒙冤的产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毕竟有没有实力,时间才是最好的证明。
文 ▍仁川
这两天,一则“5月15-20号不要在室外晒被子、衣服、减少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的朋友圈瞬间火遍了全国,有“街道主任”通知的,也有“XX市政府”公告的,一则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谣言能刷爆全国人民的朋友圈和微博,这里面所潜藏的隐患非常值得大家思考。
近两年来,跟随互联网急速发展的脚步,信息交换也从多维度几何式的爆炸“扔”在了大家面前,马克吐温(Mark Twain)有一句很应景的话: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如何从纷繁的信息中辨别真伪,找寻事情的真相成为了网络时代一个全新的课题。
有一句俗话称“好话传三人,有头少了身;坏话传三人,有叶又有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信息经由网络渠道等发散,进而通过口口、人人相传,这种交叉组合的漩涡型复式传播将为谣言的传播积累更大的能量,造成的破坏也相对较大。这其中民生、健康等方面的谣言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尤为严重。可以说,一句谣言能将社会公信力拉至冰点,而一句有意的诋毁甚至可以让一个企业一夜间倾覆。
就拿前一段时间刚刚上市的吉利汽车的博越“断轴门”来说,俗话说“人红是非多”,由于自身实力的强势,吉利博越在上市之前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火到什么程度?上市三周,全国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三万台,在上市之后更是在首月就交付了4002台到消费者手中,可以说这台“好看、好开、好智能的”三好精品SUV赢得了市场的“开门红”,而就在此时,一个致命的谣言经由微博和朋友圈来到了众多网友的手机和电脑前,这无疑对博越的市场和宣传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
两场由于销售员和客户试驾操作不当引起的试驾车单车事故,看似两场最稀疏平常的的事故,却由于车辆发生碰撞的位置经人为的“发酵”演变成“博越上市就断轴”的“网络灾难”。随着汽车消费的理性和成熟,整车质量和安全已经在逐渐取代外观和价格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而这个谣言也正好抓住了网友敏感的神经,“掐头去尾”的演变成一场“精心”布置的“舆论漩涡”。好在出现事故的4S店主动站出来陈述事情的原委,澄清事情的真相,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谣言的广泛传播对于博越乃至吉利汽车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不假,了解事情的真相,除了亲眼所见之外,还需要广泛的了解事情的原委和经过,并通过客观的判断最终得出事情的结论。而这一切的基础就在于提高老百姓自身的媒介素养、知识储备,增强其独立、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享受网络技术带来的快捷、便利性以及言论相对自由的同时,时刻不忘公民社会责任。“流言止于智者”,只有理性、客观合理对待网络不实传言,才能有效降低谣言的破坏性,提高个体辨别是非的能力。
加强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增强企业工作透明度。事实证明,一个企业信息公开程度越高,谣言的生存空间就越小,在应对短时间集中化的突发事件初期,就应针对事实真相及时准确的告知大众,消除由谣言带来的企业不利影响。同时,企业和网友以及用户之间应建立良性和畅通的沟通机制和反馈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应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公开,欢迎监督,在自有及媒体等多种信息渠道以官方形式公布事件调查结果,对用户的不满情绪及时疏导,将网络谣言扼杀于萌芽状态。
同时媒体也应该发挥其权威性、公众性,在这其中,对于一些传统大众媒体而言更为重要,他们由于多年来建立的良好公信力成为百姓心中相对可靠的传播信息源,因此,这些传统媒体更应该充分发挥其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对网络谣言首先应用专业的眼光去调查研究、辨析真伪、严格把关,利用其资源和专业优势,深入调查、跟踪报道,真正起到“辟谣”的作用。
同时,对于谣言,我们也要运用网络平台,广泛收集资料,查找信息漏洞。主动致电或查找企业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了解事情真相和最新公开信息,最大化的减少谣言对于我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对于网络这把信息传播的“双刃剑”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客观对待,不要让那些别有用心者蒙住双眼,虽然谣言只能靠真相来澄清,但如何让信息正确传播才是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正确姿势”。文章最后愿人们真的能够对于像吉利博越这种蒙冤的产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毕竟有没有实力,时间才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