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二十年时间,中国成长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在“汽车大国”的称号下,我们更期待早日成长为真正的“汽车强国”。而衡量汽车工业的强弱,汽车“三大件”技术的研发制造能力是最重要的标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汽车企业都依赖外国供应商提供发动机、变速箱这样的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是零部件领域的短板。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以蜂巢易创为代表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开始站上舞台中央,拥有了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的能力。
2019年11月1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蜂巢易创承办的“自主研创 合力共赢”高峰论坛在保定召开,论坛上蜂巢易创正式宣布,自主研发生产的7DCT变速箱总产量已经超过百万台。
7DCT项目的研发启动始于2013年4月,4年后成功量产,并在量产两年半之后达到了百万台的产量。这是一款屡获殊荣的变速器,2017、2018年连续荣获“世界十佳变速器”荣誉,2019年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长城汽车副总裁、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海锋看来,获奖很重要,它表明了蜂巢的技术获得了世界汽车工业的认可,当然研发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从市场层面证明它的成功。“我们不但要保持创新动力,更要注重将研发规划和产品规划进行统筹考量,将创新技术快速SOP转化为生产力。”
唐海锋现场透露,除了实现百万台规模的7DCT,蜂巢基于国际下一代P2混动技术迭代升级的9HDCT和串混联DHT技术也将在未来两年陆续进入SOP阶段。“目前,9HDCT及其常规动力版本9DCT产品正在同步进行B样样箱台架测试及整车验证及C样设计优化,预计2021年初实现量产,DHT项目已开始进入A样实验阶段,预计2021年底实现量产。”
根据蜂巢易创传动总工程师亨宁现场介绍的信息,基于7DCT技术进一步创新而来的混动9HDCT及其常规动力版本9DCT、DHT变速器是,在小型化、轻量化、高承载方面取得了更大突破,它突破性采用了内置集成式TCU、窄齿宽和薄型同步器设计等技术,综合效率提升了1-2%,重量降低了近10%,轴向长度缩短了40mm,扭矩可达到500牛米,挡位数的增加也顺应了无论是油耗还是消费者对变速器乃至整车更高的需求。
除了变速器,发动机的研发上也在取得突破,正在补齐国产发动机关键短板。据悉下一代纵置动力总成预研机型GW4D24和GW6V30产品,均已具备机械及性能开发及验证能力。
脱胎于长城汽车的蜂巢易创,下一步的目标是走出去,走向“国际化”,面对更广阔市场的考验。目前蜂巢易创已经形成了美国、奥地利、印度、韩国、日本、德国及上海、保定、扬中、无锡等十大研发中心。除此之外,新产品量产计划也在持续加码。到2025年,发动机产能将达165万台,变速器将达150万套,电驱动50万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100万套,电子助力制动器(EAB)75万台。
谈到未来发展,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郑立朋透露,目前公司已经从长城汽车独立出来,成为长城股份旗下100%全资控股的子公司,目前他们已经开始引入外部资本,预计明年会有其他主机厂和外部资本加入蜂巢易创。
之所以要独立发展,郑立朋表示,“如果只蜷缩在长城的体系之内,我们无法知道未来市场上其他的客户的需求,包括市场政策的导向。”而且未来中国汽车国际化是必由之路,所以蜂巢易创的产品是不是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和竞争力,也都要独立的面对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才能知道答案。
可以说,7DCT的成功在传动领域给中国品牌树立了方向和信心,国内的主机厂从过去完全依赖外国品牌变速器,到如今开始选择自主品牌,这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变大变强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