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凡谈换电:单打独斗难成气候,统一标准势在必行

0

8月14日,飞凡汽车在北京举行了“飞凡能量日”主题沟通会,发布了飞凡三电技术体系,同步上线了飞凡首座北京换电站。

与其他品牌的换电体验不同,飞凡汽车行业首创了换电不断电的模式,在2分半钟的换电过程中,用户无需下车,在车内依然可以享受到空调、影音娱乐和座椅按摩等功能。

当然,飞凡换电的优势不止于此。在随后的媒体沟通环节,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飞凡汽车用户运营中心总经理徐隽和飞凡汽车用户发展中心总经理刘晨向我们详细阐述了飞凡换电的优势。

除了独创的换电不断电模式,飞凡换电的第二个亮点就是快换,一块将近500公斤的电池,依靠16个复合式螺栓在5秒时间松开紧固,两分半就可完成换电过程,下一代换电站甚至将支持90秒换电。

第三就是DRIVE THRU贯穿式流畅换电体验,支持直进直出,对新手驾驶员更友好。

关于换电站的盈利模式问题,飞凡汽车表示,由于采用标准化电池,电池包的制造成本会大幅度下降,并且换电站能够集中对电池进行管理,寿命更长,所以成本经济性更好。

此外,换电还能带来边际效应。随着国家电网的能源来源越来越多,有不可控的太阳能发电跟风力发电,它对储能的需求非常大。如果把换电站联网,就是一个很好的储能补充。

“现在我们国家在建的储能站投入非常大,但是如果将来有1万个换电站,每个站里面至少有好几百度电池容量,上万个这样的换电站,就形成了分布式的储能网络,这跟各地经济发展规规模也是相适应的。以换电站组成的“储能网络”,效果远远超过现在动辄花几十个亿去建一个储能站。”

同时,未来的换电服务供应商,可以掌握大量的战略资源,包括镍、钴、锂等等,对将来的回收利用、国家战略性管控,都是有巨大帮助的。

目前换电没有统一的标准,还处在各个品牌单打独斗的局面。作为飞凡汽车换电合作伙伴的捷能智电,是由上汽集团携手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宁德时代和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联合投资成立的,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表示,当初成立捷能智电时,上汽承诺会开放换电技术,免费给愿意加入的公司来用。

包括整车的电气架构、通讯协议,捷能也专门为电池开发了一个适配系统,体积和拳头一样大小,硬件成本几百元,软件开发的成本几十万到一百万也能解决。

“我们设计的电池包和平台化的换电技术,能满足所有的A0到MPV不同轴距跨度的车型,所以从技术上来说,统一标准是能实现的。我们认为目前生态体系的建立比技术的开发要难得多,如果加入一个好的生态,大家都能共赢。”

朱军认为,换电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就是一盘散沙,是做不成的。所以捷能智电也在积极跟相关的权威部门沟通,讨论国家换电统一标准的建立。“长远的话,必须统一标准,全国建成几万座换电站的规模,只有这样才能支撑一个完整的电动化汽车社会。”

Comments are closed.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9402号
沪ICP备2021023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