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被称为电动汽车的元年、新造车的元年、自动驾驶的元年,因为这一年汽车行业发生了巨变,传统行业在经受挑战,全球车市都进入了寒冬,新玩家也在经历九死一生。
12月16日,第九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围绕“重新定义汽车·穿越时间的迷雾” 的主题讨论如何在复杂的大环境中拨开迷雾,迎接变革的挑战。

第九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智电互动集团董事长庞义成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站在今天预判10年后的未来,无论我们怎么去乐观的估计可能都是保守的。今天对无人驾驶的悲观是大可不必的,无人驾驶只是万物互联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高强、高频度的场景而已。补贴退出以后市场的长期增长靠什么?一定要靠创新,靠技术的创新、靠产品的创新、靠组织的创新、靠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如果没有创新我们无法走出寒冬。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表示,在灰犀牛和黑天鹅双重夹击下,汽车行业正步入不确定时代,而能穿透这些不确定迷雾的光芒,便是技术的突破。中国的汽车站在厚积薄发的新机遇点,需要脚踏实地、携手合作、众志成城、打破国外的垄断,铸造中国汽车的强国之梦。

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在演讲中指出,无论走路还是骑自行车还是对接高铁、轮船、飞机,很难逾越的还是汽车,作为整个出行大布局当中连接各方的终端和枢纽。汽车始终被关注,因为被关注,始终被重新定义。所以“电+互联网+AI人工智能+汽车”可能就是我们向往的出行新物种。

特来电新能源董事长于德翔在开幕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指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风口是电动汽车行业,并且强调“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即新能源车一定要充新能源的电。
特来电有三个目标:夯实世界最大箱式电力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打造中国最大的汽车充电网的生态运营公司、缔造中国最具有创新活力的能源管理公司。

合众新能源汽车总裁张勇认为,新创企业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只有做到以下五点才有可能在时代的浪涛中活下去。一、高品质产品,而不是高端品牌,才是中国新创车企的出路;二、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也许还要加上共享化等等,但是汽车才是一切的基础;三、创新要根植于用户真实的、现实的需求,新颖要体现在产品和用户服务上,那才是真正的新颖;四、新创企业要文斗不要武斗,要团结起来抱团取暖;五、活下去,才能谈理想,谈情怀,规模是王道,技术是核心。

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最核心的竞争是“科技+成本”,并且提出来了“线上APP+线下25小时体验中心”的全新营销服务生态。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在未来的10年里面,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会比今天所有人想象的还要快。以前造一台车是要18个月,要36个月—60个月才能做成一款新的车。当我们有了数据的迭代和数据引擎之后,每一个月到每三个月就在非安全领域可以进行快速的变化。所以我相信智能汽车对于所有人的生活改变、出行的改变,会比想象的在未来两三年要快的多的多。


关于未来五年新兴造车运动的变化以及产业之间协同合作具体是怎么展开,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特来电新能源董事长于德翔、博郡汽车CEO黄希鸣、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和环球车享总经理曹光宇展开了探讨。

曹光宇认为,汽车行业要更多真正关注到需求的用户,从用户的直接需求来重新定义汽车,可能比依托于市场调研报告和直接B端的经销商怎么样压住他们来的更靠谱一些。

俞经民则认为,从业务本质来看,能够一点点满足客户需求的,有一点点创新的,有一点点升级迭代进化的可能都活着。

作为新造车的代表,黄希鸣认为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像100年前美国的汽车行业有几百家产业,最后经过大的洗牌剩下几家。产业本身,尤其是企业本身能在大的环境里,认认真真把技术、把产品做好,始终是有机会成为世界级的公司,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淘汰大量的企业。如果只是单纯服务上面下功夫,可能这些企业很快的会被淘汰掉。

于德翔认为未来5年房地产不太可能成为最大的引擎,最大的引擎可能是电动汽车。在这5年当中无论是中国的老的造车企业也好新的也好,一定会有一家两家或者三家能够进入到世界顶级造车的行列,这一天一定会到来,而且新能源汽车一定是中国引领。

李一秀则认为5年后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产品的核心差异点,另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能区别于传统燃油车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产业内外都比现行的传统油车企业柔和度要更高,甚至是进入深水再深水区。有可能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演变成联盟体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