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销售17万辆的目标算啥,北汽新能源要进军全球前三名

0

文 ▍砂糖兔

今年上海车展是造车新势力集体爆发的舞台,夺走了不少眼球,而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第一的北汽新能源来说,除了来自新造车企业的竞争,它还要面临其他自主品牌、国际品牌的多重竞争,压力不可谓不大。

在19日的车展媒体日第一天,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郑刚接受了AutoLab的采访,和我们聊了目前面临的压力、挑战、应对之道,以及北汽新能源的目标和野心。

左起: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勇、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陆皓

左起: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勇、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陆皓

今年一季度北汽新能源的总产销超过1.27万辆,在全行业平均增速28%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的增速达到了107% 。但是即便如此亮眼的成绩,距离年初定下的全年17万辆的销售目标,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郑刚坦言,今年的目标确实相当具有挑战性和压力,“我知道这很难,而且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才能实现。但是北汽新能源和北汽集团一样,从来不给自己留余地,都是自加压力地去干去拼。”

02

要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当然是靠产品说话。这次车展上北汽新能源展出了全系车型,尤其是四款重点新车,包括刚刚上市的纯电动B级行政商务车EH300,明年上市的EX400L,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接受预订的纯电动超跑ARCFOX-7以及预备三季度上市的ARCFOX-1。

03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定位为A级纯电动SUV的EX400L,它也表明了北汽新能源已经攻克了400公里续航里程的难关,而根据郑刚透露的信息,五百公里的技术也已经开始储备,只是还有赖于进一步的验证。

对于目前现阶段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很多声音认为这是受惠于政策,而非真正源于市场驱动,对此郑刚并不讳言,他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本身就存在两个阶段,而转折点就在于补贴政策的退坡。北汽新能源踩准了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政策驱动阶段的节奏,随着补贴的退坡公司也在做相应的战略调整。

“在政策驱动的时代,靠的就是快速反应、快速推出产品,市场运营和服务创新来打开用户的认知瓶颈,围绕政策进行市场的设计与研究。而到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市场驱动的阶段,我们一方面要从简单的造车技术向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转型升级,同时也要做好品牌的年轻化和产品的服务化。”

具体来说,在产品层面,北汽新能源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双品牌竞争,除了与传统车共平台的协同平台要不断提高可靠性和续航里程,以每年两款车的速度推出新产品,还有突出科技、个性和智能化的全新平台,以每年一款车的速度推进。

4

“在公司层面,我们要坚持产业链竞争的战略,不仅做产品,还做服务;不仅做整车制造,还做产业链上下游,从电池,电机到智能电网、运营服务、共享汽车,建设一个产业链的竞争能力,而不只是一个OEM的竞争力。”

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郑刚说他们算过一笔账,过去六年的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了13%,接近于消费电子类的研发投入比。未来虽然不会持续13%以上这么高的比例,但依然会以高出传统车企研发投入比的力度持续投入。

“未来两个月内,我们的总部、研发中心和营销总部就会从采育搬到亦庄,在那里要建设一个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中心,未来10年我们会投入100个亿,打造一个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开放的创新平台。我们与跨国公司、国际技术研发机构、各大高校和供应链的合作伙伴们,会有大量的合作项目在这里孕育孵化,应该说后劲十足。”

通过这些组合拳,郑刚希望十三五期间不但能够保证北汽新能源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领先地位,同时还要进军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前三名。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目标,当然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我们的本土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今年年销17万辆的“小目标”,或许就是检验北汽新能源能力的试金石。

Comments are closed.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9402号
沪ICP备2021023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