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纯超
导语:从无到有,打一个职业 – 设计师
正文: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台柯迪亚克的时候,可能并不会觉得有什么眼前一亮、惊艳四座之类的感觉。但当你看着这台超过3分钟的话,就会发现这是一台越看约耐看的实用型SUV。
而提起这台柯迪亚克的外观,也是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设计之初 源于定位
目前在斯柯达品牌下,只有YETI这一款小型SUV。为了丰富SUV产品线,在开发斯柯达柯迪亚克这款7座SUV之初 ,针对用人群的定位是在动笔设计之前的重中之重,一切的设计思路和中心思想必须需要符合目标用户的个性,爱好,以及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最终,一群生活在城市中,并怀揣着对自然界探索精神的精英人士,被斯柯达纳入了针对柯迪亚克这款产品开发的目标用户群体,而整台车辆是设计之路也将由此展开。
就地取材 融与设计
当柯迪亚克进入外观设计阶段后,首先会对整车造型做一个大致的轮廓构图,中间会勾勒出斯柯达最常用一些设计语言,诸如标志性的进气格栅轮廓。
△外观设计师现场呈现手绘草图
随后,整个设计将进入细节设计定样阶段。柯迪亚克是一款需要融入自然特征的SUV,那么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并将其转换成现实的设计,也成为了设计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包括进气格栅的棱线布局、前大灯等零部件设计,灵感均来自于自然现象的启发。
△格栅棱线@瀑布奔流
△前大灯+L形日行灯@闪电金线
△C形折射尾灯@结晶冰雪
△轮毂棱角@火山裂隙
△车尾勾线@悬崖陡壁
油泥之上 雏形显现
一台车在生产实车之前,一般都会经历两个阶段的实体建模,其中第一个便是以下所见到的1:4比例的柯迪亚克油泥模型。
据悉,油泥一般有2种适合的工作温度,第一种是65℃,此时的油泥非常柔软,易于大面积的覆盖在模具表面,做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来,就如下图的左半边所示。
而在25℃时,油泥相对较硬,此刻的油泥易于塑型,模具工程师将第一次通过刮刀等工具,渐渐地打磨出柯迪亚克实体雏形。
在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有3种截面的呈现,其中左半边就是粗料面,而在右半边的挡风玻璃位置,是由机器打磨出来的“代加工”面,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规律的机械打磨留下的棱纹。在引擎盖处,光滑的表面是由模型工程师通过手工打磨达到的效果。
经过整体打磨完成后, 最后为整台油泥车模披上一层色膜,一台1:4的实体“油泥版”柯迪亚克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知识小贴示:油泥其实是一种成本非常高昂的耗材,且都以进口的形式引进,一台1:4大小的油泥模型,耗材费可以达到3~4万人民币
而一台1:1的油泥模型,耗材费可以飙升至20~30万人民币。
眼见为实 方能定夺
当1:4的油泥模型完成后,在经过一轮讨论修改后,就是进入第二阶段的1:1模型的时候了,下图所显示的为1:1的纸板图(考虑到场地原因)。
△设计师现场展示腰线调整
因为1:1是几乎完全接近实车外形的产物,此刻,整车各项设计细节被放大后是否协调将会毫无保留放大并展示出来,其中就包括经过了无数次调整的腰线。
就这样,一台经得起看的真实版柯迪亚克呈现在了现实世界里。目前该款车型还未上市,未来更多的信息我们将会持续跟进。